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螺蛳壳里做道场 亚运场馆建设“余杭方案”亮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0-06-18 18:14:32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实景图 方建飞/摄

2015年9月6日,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2017年10月,余杭体育馆和体育场被列为杭州市属第一批亚运会比赛场馆,拟承担杭州亚运会足球、排球和空手道比赛。

目前,余杭体育场和体育馆混凝土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体育场屋面钢结构桁架的安装,体育馆的钢结构网架基本安装完毕。

余杭区聚焦推进体育亚运

亚运筹办场馆建设进入加速攻坚阶段

余杭区亚运场馆改建项目用地面积近89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4900平方米,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和风雨操场五个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游泳馆,新建体育场、设备更新、拆除旧体育馆,新建余杭区体育馆(内含排球热身馆)、综合训练馆、地下停车场及室外景观配套工程等。赛时,体育场将作为杭州亚运会足球比赛场地,体育馆为排球、空手道项目和热身场地,游泳馆作为亚运会媒体中心使用。

相对比其他亚运场馆,余杭区亚运场馆的五个场地建筑面积相对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原有的体育馆、体育场和游泳馆进行升级改造和设备更新,原停车场位置则新建训练馆,后期作为健身馆向居民开放使用,再加上风雨操场,余杭区亚运场馆“五脏”正齐头并进,全力加速攻坚。

效果图

余杭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以综合训练馆外形灵动的曲线为丝路起始,丝带串联起了亚运会足球比赛场、排球比赛及热身馆和媒体中心三大建筑体。为了方便群众进出场馆,体育馆、体育场、训练馆和游泳馆中间建立了连廊平台,四个场馆被连为“一体”。

本着“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余杭区亚运场馆努力解决场地面积狭小、现场施工困难的问题,真正螺蛳壳里做道场。项目巧妙利用已建建筑大空间作为室内加工场地,例如体育场地下室、体育馆底层大开间室内作为材料堆场、钢结构加工场地。为了减少材料积压,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材料进场与施工进度相一致。办公区利用了原有建筑,在游泳馆的二层设置了办公场所,生活区一律采用双层活动房搭设,最大限度的节约施工用地。

聚力城市能级提升 赛后“还馆于民”

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提升市民获得感

除了改建项目,原有室外篮球、排球场的位置新建了一座不畏天气变化的操场——风雨操场。为了服务足球比赛,风雨操场将在赛时搭建两套运动员休息更衣、医疗康复区、力量训练区。赛后风雨操场将改造为排球场和篮球场,供临平职业高中以及居民健身使用。

余杭区亚运场馆位于临平老城区,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群众观赛停车无疑成为一道考题。为了使场馆建筑面积最大化利用,余杭区亚运场馆在体育场地下一层开挖27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库,车位近1000个。

地下停车场的建设难度系数要比普通地下停车库大得多。停车场开挖过程中,挖出的土石要合理合法处置。土石一方面用在了海宁钱塘江码头的填充和余杭的矿坑的填补,另一方面通过中转场作为过渡进行持续处理。此外,体育场北侧紧邻人民大道,地下停车库的基坑桩基距离人民大道仅有一米多的距离,施工期间的既要不影响道路通畅,还要保证安全建设,这就要求建设技术与监测的双重保障。地下停车场建成后将满足群众观赛停车需求,赛后将开放部分停车位给周边居民,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发挥“体育亚运”“城市亚运”“品牌亚运”效应

形成全民参与亚运、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氛围

从高空俯瞰,余杭亚运场馆的雏形已十分清晰。这一切日新月异、勃勃生机的变化背后,有一群默默耕耘、奋斗不息的建设者。

来自山东临沂的任治光今年四十多岁,是体育馆、体育场的高空作业人员,主要从事网架拼装、焊接、吊装等工作。“夏天太热了,上午十点气温就有35度了,而钢板吸热后能有50多℃,那钢板都能煎熟鸡蛋了。为了防晒和防烫伤,我每天都要比别人多穿一两件衣服。我随身带着1000ml的水杯,一上午就能喝掉三大杯,”任师傅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想着2022年能带家人来看亚运会,让他们看到我一点一滴累积建造的场馆我觉得很自豪”。

来自安徽安庆的周一师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去年8月份来余杭区亚运场馆工作,主要负责场馆巡查和安全教育。“我每天主持晨会,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责任之弦需要时刻紧绷,在工人日常高空作业的时候我会去逐一巡查工人的“生命线”,让每一位工人的个人防护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当问到日常工作有没有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周师傅叹了口气:“有时候会碰到一些不配合、不听劝导的工人,碰到这种情况,我会耐着性子去跟他们解释,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对我们来说,耐心和细心是最重要的,有时候工人自己忽略的安全问题,我们及时提出来,是对他们一种保护,也是自己的工作职责。”

在“炙烤”模式的流火盛夏里,奋战在一线的亚运场馆建设者们不畏酷暑、挥汗如雨,用最实在的行动为亚运场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记者 文/郑媛 陈依依 蔡佳迁 图/方建飞  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