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不忘初心 求是创新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学子赴贵州支教
发布时间:2018-07-06 17:50:28 Fri  来源:杭州网


blob.png

走进大山深处的学校


blob.png

支教小分队合影


杭州与贵州虽相隔千里,但浙大与湄潭在抗战时期结下的缱绻深情在一代代浙大人之间传承。2018年6月19日清晨,“不忘初心,求是创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贵州湄潭支教分队一行17人,包括尼日利亚Jaafar博士生等,在刘兴高教授的带领下,从杭州出发,前往贵州,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行的目的地是湄潭县新南乡深山沟羊叉坳村流水二小(羊叉坳小学)。同时,结合浙大文军长征和湄潭的渊源,还进行了社会考察与红色寻根。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五六个小时的汽车、多次步行中转的长途跋涉之后,老师同学们一路奔波,于第二天中午抵达支教目的地地处湄潭县西南偏远地区、被群山环绕的深山沟中的新南乡羊叉坳村的流水二小。

支教团的到来受到了学校张校长和老师同学们的热情欢迎。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团员们顾不上一路奔波的劳累,马上投入了支教,正式开始给同学们上课。

从论语到美学课 支教内容丰富多彩

blob.png

支教队员在给孩子们上课

blob.png

支教队员在给孩子们讲解

blob.png

支教队员在给孩子们讲解

为了这次支教,队员们可没少花心思。早在出发之前,大家就在思考:此行应该给山里的孩子们带去怎样有价值的课程内容。支教团每位成员都精心备课。刘老师特地结合国学经典《论语》和先圣孔子的教育理念,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引导如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语文课,得到了学生们和学校校长的一致好评。

除了知识性的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地理课、历史课外,支教团还准备了丰富的其他课程,比如提高美学艺术修养的绘画课、书法课、乐理课、电影鉴赏课,提高动手能力的折纸课和运动能力的足球课,提高科学素养的天文课,提高救护能力的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培训等。在学习方式方法方面,支教团队员们纷纷支招,以“如何提高阅读兴趣”、“如何写好记叙文”、“浙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等为主题,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尽管此行支教时间不长,但有备而来的队员们为流水二小的学生们带来了多达30节的丰富课程,主题多样、内容精彩、视野开阔、生动有趣,受到孩子们的极大欢迎,来自尼日利亚的Jaafar博士生也为孩子们上了课。

深入家访 支教队员被孩子们所打动


blob.png

支教队员来到孩子家中家访


blob.png

支教队员与孩子促膝谈心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农村,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支教团队员们又分为四组,对家境各异的孩子进行家访。有的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也有孩子的父母均在家务农。虽然家庭条件有所不同,但遇到的所有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表示了对孩子学业和未来梦想的支持。

贵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穷”和“险”的代名词。支教团绝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到达如此偏远、如此贫瘠的深山乡村学校。然而,在这短短几日的支教中,在这被重重山峦掩盖的小学里,在这所谓的贫瘠的土壤上,是孩子们一下课就包围队员们的热情,是上课时永远积极的举手,是明明只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却依然想尽办法给队员们带礼物的感恩,是画纸上用蜡笔描绘的绮丽梦想……“我隐约间好像找到了一些我们在钢筋水泥中失去或是遗忘的东西,一些同我所带给他们的知识或是视野一样难能可贵的东西。”一名队员如是感叹道。

感受湄潭求是精神 回顾浙大西迁往事

blob.png

支教队员来到新南中学

blob.png

支教队员在陈列馆参观

支教队员们来到了乡镇中心的新南中学。新南中学于1993年建校,位于贵州南部的新南,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在新南中学,高鹏校长主持召开一场多方座谈会,湄潭县人大副主任黄正义到会。浙大支教团与新南教育组、新南中学学校领导、新南中学的各班班长等学生代表与会。支教队员们见到了浙江大学19届研究生支教团。校领导讲述了浙大与湄潭的渊源——抗日战争时,浙大西迁于湄潭办学七年,恩情很深。他们非常感谢这些年来浙大对于湄潭的帮助和支持。

6月26日早晨,浙大支教团告别了新南乡,乘车前往湄潭,参观了湄潭文庙,即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在遵义,支教团走过几百级阶梯,用朝圣的心瞻仰了红军烈士陵园;在娄山关大捷遗址,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万丈豪情;在遵义会议遗址以及纪念馆,回忆中国革命在危急关头,实事求是,纠正错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虽然早在入学之初,学校就组织了所有同学前往校史馆了解了‘文军西征‘。然而,当我们的双脚真真正正地踏在这方土地上,看到曾经被用作教室的古庙建筑,触及或许是80年前开始斑驳的旧墙,读到和曾经的自己相差无几的苏步青之子苏德洋小时的日记,那些记忆开始发烫。”

支教寻根不忘本 对即将走出国门的学子有着别样意义

blob.png

孩子们的笑容永远留在支教队员的心中

十天,难忘的浙大国际联合学院贵州湄潭深山红色支教和文军西征寻根活动结束了。作为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的学子们,日后都将赴海外留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次实践寻根活动,对国际学院的学子们具有别样的意义——为了不忘本。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如今可以安稳生活顺利求学的背后,是无数工农红军的汗水和鲜血,是他们为国捐躯的无私,是他们舍己救国的凛然。未来学成的我们,必将不忘初心,传承奉献,更好地回报祖国,为国争光。我们应具有国际视野,我们更应具有家国情怀!”

此次湄潭支教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见到了“浙江精神”的力量,它贯穿始终,世代传衍,历久弥新。过去,它创造了文军西征的传奇;今天,它正续写新的发展篇章。“我们可以算是这个由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带火的抽象词汇的定义者。八十年前的湄潭情缘,一直以来浙大师生与这方水土的情谊,都传递到了我们的手上。能够作为这支火炬的传递者之一,我们备感荣幸。我们相信,这份情缘将无止境地被传承,被发扬。”

作者: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