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艺术爱好者也该来2050?也许科技大脑和艺术灵魂本就无法分离
发布时间:2018-05-27 17:50:29 Sun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2050诚然是科技的主场,但如果大会里只有科学,可能就不能那么代表年轻人了。毕竟,科学永远也没法单独存在于世界上。

当我们在2050谈论艺术时,我们在思考什么?

Hrund Gunnsteinsdottir是企业家、作家、咨询师、导演,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GL),也是耶鲁大学格林伯格全球成员;Andrea Bandelli是国际科学画廊执行理事,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他俩首当其冲,坐在舞台上和大家聊起了科学与艺术。

他们举了一个科技和艺术融合的例子。2010年5月31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把木椅上缓缓站起,宣告了又一件划时代行为艺术作品的诞生。她已经静坐了两个半月, 在这736小时30分钟里,她岿然不动,面无表情,接受了1500个陌生人与之对视的挑战。在对视的时候,尽管没有语言,但很多人流下了泪水。

玛丽娜的行为艺术

美国科学家表示对玛丽娜莫维奇有了强烈的兴趣,俄罗斯人也很感兴趣,他们通过对她的大脑研究来启动了一个项目,让受视者坐在她面前,互相对视,科学家对亮着的大脑进行脑波的长度、量度进行测量,了解到玛丽娜的脑部活动活跃性比别人要更强,她的脑波更长、更亮,可以很强烈的去和受视者进行互动,特别是通过潜意识来对别人做出响应。

如果没有这次艺术行为,科学家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启发。

艺术需要科技作为衡量的尺子

当台下观众提到质疑,说“科技追求真实,但艺术是思维,可以撒谎,两者怎么平衡?”

Andrea回答道:“艺术更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临着很多假的真相,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这一整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是没有剧本的,需要我们的创造力,但为了测试我们的直觉和愿景,我们更需要一些确切的事实。而科学、技术、统计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事实和数据,给我们一些根据。所以这些学科都是相互促进的,帮助人类去做决策,帮助我们更好去发现世界。”

科技需要艺术做人性的指引

来自日本的媒体艺术家和创意导演浅井宣通则从另一个角度和大家阐述了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他表示作为技术人员很期待科技的进步,对于技术的进步感到了欢欣雀跃,但同时近年来他制作的作品当中也包含了反对科技和现代社会的观点。

因为他认为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科技就是是纯粹的技术,不应该具有特定的价值观。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即使做出了核武器的科学家也不会被问罪。

需要进化的不是技术和经济,需要进化的是人性。因此为了使人性进化,艺术是很重要的,艺术追求本质,怀疑继承的价值观进行反思,正因如此科学家们也许也应该有艺术的眼光。

除此之外,2050还有“时尚与科技如何交融”“科技和文化艺术的融合将会如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走近荷兰设计”“新媒体艺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形式”等等团聚讨论。

在这里,科技的大脑或许会开始欣赏艺术,艺术的灵魂可能会爱上科技。


作者:记者 许佳炜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