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长江实验小学哲学课:一门从“雕刻”到“唤醒”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9-11-29 09:49:36 Fri  来源:杭州网

哲学是什么?一个关于思辨、自省的宏大体系: 柏拉图说: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

哲学体现在哪里?一粒沙、一朵花、一只蝴蝶翅膀的颤动,存在于每一个细微的瞬间,每一个精巧的心灵……

泰戈尔在散文诗《孩子的世界》里,有这样的句子:

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

那些看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

都带了他们的故事,

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

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

哲学和儿童教育的话题,无疑是一个引发心灵震颤的过程,1969年,学者李普曼发表《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此后的几十年间,“儿童哲学”这门围绕好奇心、求知欲、追根究底所展开的学科,在不少发达国家逐渐普及,不断服务于儿童的灵魂丰富和思维发展。

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儿童哲学课走在了业内前列,记者观察到,在课程开设的6年时间里,长江逐步形成了丰富的课程架构、完善的课堂形式、闭环的评价机制,不断探究基于本国文化、地域特质的儿童哲学育人体系,并成为带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引领学校教育整体的深度变革。

长江的“哲学”:

是对事物保持好奇的探索;

也是不带偏见,接受不同的思想自由

如何将庞大的哲学体系和晦涩的辩证法原理,融入日常的教学情境,是一门“举重若轻”的艺术。长江的老师追本溯源,发现两者之间其实原本就存在精巧的“榫卯结构”,作为教学者,需要做的是建构一个理想的教育场,让这个情景自然发生。

长江选择的媒介,是绘本,以及生活中发生的真实话题。

“我们每周都会安排一节哲学课,课堂上主要以绘本上的问题为主,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谈论,再通过各类相关的视频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路。”哲学课老师黄剑磊介绍。

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比如:男生应该谦让女生吗?

记者翻阅了一下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正方观点认为:当然应该谦让,原因诸如:

男生都是女生生的啊!男生力气大啊!会照顾女生才能找到对象啊!

反方的观点同样很有意思:

优秀的女孩子都要靠自己的才华,不需要靠男生!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弱是弱者的错,强者无需负责!再或者:我可以自己做女汉子嘛!

小朋友们诙谐的答案令人忍俊不禁。再仔细一推敲,还真是各有论点论据,是一堂足够“有料”的辩论赛了。

老师会介入这场“辩论赛”,甚至提供“标准答案”吗?

“不会!”负责低段年级哲学课的陈雯老师,回答得很干脆,“我们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思维碰撞,因为我们明白,哲学课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这个过程反过来,会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让孩子们学会用多个角度去想问题,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哲学课上关注的问题,跟随孩子的成长速度,一步步拓展眼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会问关于大自然的问题;三、四年的孩子开始关注自身,就会从反省自身的问题出发;五、六年级的学生需要扩大视野,我们会引领他们关注社会。”陈雯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而哲学课正是要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审辩,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辩证的看待世界,这于孩子而言一生受用。”

“答案不再是唯一的标准,解答的过程才是提高能力的方式。”黄剑磊老师这样说。

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思维扩展,效果可能好过很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思维。2013年,学校首次尝试为一年级学生开设儿童哲学课程,2014年长江实验小学在全校开设儿童哲学课,6年的积淀之后,哲学课已经成为长江整体课程构架的出发点,助推学校教育的多层次深度变革,形成哲学育人的特色品牌。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见习记者 王潇雨  编辑:徐洁
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的儿童哲学课走在了业内前列,记者观察到,在课程开设的6年时间里,长江逐步形成了丰富的课程架构、完善的课堂形式、闭环的评价机制,不断探究基于本国文化、地域特质的儿童哲学育人体系,并成为带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载体,引领学校教育整体的深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