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气温骤降,咳喘、发热的宝宝也日益增多,丫丫出现了“中招”症状,起初是咳喘,近日来现了发热,经过了常规输液、雾化这些治疗后不见好转,着急的丫丫妈带着丫丫来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儿科朱银燕副主任医师收治了丫丫,虽然现在“过敏宝宝”当道,每日要接诊近半百的咳喘宝宝,但是朱医师发现丫丫虽然在外院进行了抗炎治疗,却毫无好转迹象,咳喘愈发严重,朱医师反复追问丫丫妈,丫丫最近有没有吃过坚果类或者其他食物呛咳的情况,虽然丫丫妈否认了,但在朱医师的强烈建议下,丫丫进行了胸部CT检查,果然在右侧主支气管处看到了阻塞情况,丫丫奶奶这时才猛然记起,一周前确实在外有给丫丫进食过一把豌豆,进食时确实有咳嗽,但很快就没有症状,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朱医师提醒,像丫丫这样一周岁左右的宝宝,往往有强烈的自主进食的欲望,但吞咽还不能完全协调,往往容易出现呛咳情况,每年接诊的病例不在少数,有花生、板栗、豆类,甚至是纽扣电池!大多需要纤维支气管深入到气管内取出异物,而像纽扣电池这样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危害最强,往往回天乏术!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也处在好奇心爆发的阶段,有时进食的“食物”,也让人哭笑不得,近几日有一位9岁的小学生居然吞下了一片乐高玩具,万万没想到,这片玩具卡在了致命的主支气管中,在德清某院转诊至某儿童医院路途中患儿突然心跳呼吸骤停,转至我院急诊复苏、插管后等一系列抢救后,才有了一线生机。
对于6月以内的婴儿,哪怕是一口液态奶,都可能造成呛咳甚至窒息的可能,喂养应当尤其耐心。再大一些添加辅食后的婴幼儿,手指食物虽然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和咀嚼能力,但在食材的选择上大有学问,坚果类食物非常不推荐直接拿给宝宝进食。而3岁以上的儿童,家长就应当以劝导为主,告诉孩子哪些物件是不可以入嘴,尝“鲜”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一旦宝宝发生“异物”引起的窒息,可以学习三岁以内婴幼儿的海姆利克急救法:救助者取坐位或跪下,用手掌托住患儿脸部和下颌,将患儿头朝下俯卧于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前臂放于自己大腿上,保持患儿头低于躯干,另一手掌根部在患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拍背的手托住患儿后脑,手臂支撑患儿背部将患儿抱在两前臂之间翻转患儿,使其仰卧保持患儿头低于躯干,将支撑患儿背部的手臂放于自己大腿上进行胸部冲击(冲击部位: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稍下方),快速向下冲击5次,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异物排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