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从“第一码头”到康桥港区 感受杭州水运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0-03-23 00:13:45 Tue  来源:杭州网

复兴大桥东面的原“浙江第一码头”现存的3个轮渡泊位之一。

繁忙的运河港区康桥三里洋码头。

三里洋码头上,白糖货包正从船舱里吊上卡车。

市民徐福根在浙江第一码头上接受采访。

本网讯 当钱塘江还叫“浙江”的时候,那是一段没有大桥的岁月。同治三年(186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捐银10万两,在南星桥三廊庙建造了船渡码头。钱江义渡帆送橹摇的历史在江面上飘荡了近一个半世纪,如今,伴随着“低碳”风潮,水运再次成为热门的话题,码头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浙江第一码头 百年水运的纪念碑

浙江第一码头背负着浙江几代人的水运梦想。钱塘江那时还被唤做“浙江”,萧山的西兴到杭州的望江门,有一个收费昂贵的小渡口,那是人们过江的唯一途径。同治三年(186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捐银10万两,在离望江门渡口五里外的南星桥三廊庙建造了船渡码头,对往来旅人实行分文不取的“义渡”,从而取代了原有渡口的地位。光绪十一年(1885年),胡雪岩因经营蚕丝失败破产,绍兴越安轮船公司老板俞襄周向社会各界筹募资金以接办义渡,又自上海购置铁壳柴油机拖轮4艘,取名为"义中"、"义正"、"义和"、"义平",结束了钱江义渡帆送橹摇的历史,正式进入轮渡时代。

1928年,国民党政府以官办民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将义渡改建,并定名“浙江第一码头”。

上个世纪80年代,浙江第一码头跻身全省最大的内河码头之列,四通八达的客运航线使它在鼎盛时期年输送旅客4000多万。那时节,也曾是杭州钱塘江客运旅游有限公司的一段黄金岁月:每天凌晨3点开第一班渡船,萧山一岸就有100多米的长队在等待。钱江轮渡拥有两艘多达1000客位的渡船,每天航行往复在钱江两岸。船票开始是5分,后慢慢涨至2.5角、5角,乘客一直络绎不绝,高峰时两艘船一天就要运送2万多人。这是第一码头最风光的一段时期,拥有20多艘船和十多条航线的“家业”使得它成为华东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咽喉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钱塘江上陆续架起了桥梁,高速公路也连网贯通,码头古老的运输方式已无法跟上现代潮流。随着钱江二桥、三桥、六桥、五桥、四桥的兴建,喧嚣已久的浙江第一码头终于失去了它的“黄金”价值。如同一个身体尚可的老人,突然空闲了下来,再不需要他每日的操劳,难免徒生被遗弃的感慨。

当我们站在“浙江第一码头”的石阶上,它已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市民徐福根说:“这码头是我们浙江航运的纪念碑啊,值得永远保存下去!也是我们打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今天的浙江第一码头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运输功能,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却是一笔能使世人永久纪念的遗产。

相关链接:

富春江船闸年底将扩建 运力有望提升24倍(图)

临江近海 低碳水运助力“大江东”经济扬帆

以低碳的名义 体验杭州水运“船生活”

“借港出海” 二十年杭州水运强市梦

作者:记者 王宁 江水 通讯员 王利军 方莹 邓媛媛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