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就是钞票,格是改革开放以后学到的。当时有一句流行官话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但到了民间,就变了“团结一致向钱看”。 当然,格不是就是杭州什格说的,但是杭州也有自己的新发明。不晓得啥时光开始,也不晓得从杭州哪个角落头开始说“以牙为纲”了。当时听了格个说法,都觉得好笑,格里头的味道有三:一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无师自通,都晓得格“牙”就是钞票;三是弄不灵清格个“牙”字咋格同钞票碰了一道去得。哦……,格杭儿风来起来不得了,各到各处都拉哈说“牙”。不管你是白牙黑牙、金牙蛀牙,开口闭口,满口是“牙”! 杭州毕竟是文化之邦,“牙”字作为钞票的用法自有其来头。你嘦翻翻稍微大一点儿的字典,一定会有牙行、牙侩、牙人、牙税、牙钱格种词儿,而且都不是说牙齿。 比如牙行,是老底子提供场所、帮了买卖双方成交而从中取得佣金的商号;类似“劳务市场”中的牙侩,就是带打工者会见各行业的“行老”(就是某个行当中的头儿),经商定签约,由“行老”带去上岗,牙侩就可以收中介费了。《醒世恒言》就有“那市上两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的描述;而“牙钱”就是牙人抽取的佣金。牙钱这个词儿,早把牙与钱连了一道了。 杭州话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你倒说说看,如今还有哪个地方把牙当钱用的? 不过你嫑说,凡研究吴方言的,一般都把杭州话打入另册。有一本辞典,在比较吴方言的差异时,例举了小孩的不同说法:上海话叫“小囡”,苏州话叫“小干”,常州话叫“小佬”,嘉兴话叫“小把戏”,绍兴、宁波话叫“小人”,就是没有杭州话的说法。杭州话的“伢儿”,也可说成“牙儿”。《辞源》对“牙”的解释之一是:童孩,通“伢”。后汉书中就有“甘罗童牙而报赵”之句。在《辞源》中,你还可看到“牙儿”,说是“今两湖方言,未成年者昵称伢儿”。 奇怪,两湖方言咋格会同杭州方言一样呢?其实一点都不怪!两湖方言属北方方言,而杭州话中的北方话是很多的。就拿这个“牙”字的发音来说,江浙一带几乎相同,读作(nga、ngo),就杭州特别,完全是北方调儿。 杭州话的南腔北调不是随便说说的,你当“以牙还牙”价好说的啊?用绍兴话说说看! 延伸阅读: 杭州方言系列之:“在乎理当” 杭州方言系列之:猢狲趒把戏 杭州话之“告消乏” 消失的杭州方言 杭州网杭州话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