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国际罕见病日:亲历“渐冻症”,它比想象中更冷酷
发布时间:2024-02-28 15:39:26 Wed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2月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今年68岁的胡军(化名)正在重症监护室里,靠呼吸机维系着生命。一门之隔,他的妻子就在门外守着。4个月前,胡军被查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医生告诉她,这种病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渐冻症。

从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开始,到如今渐冻症患者“蔡磊”直面顽疾“二次创业”的故事,让这一罕见病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听到“渐冻症”三个字,胡军的女儿胡妍(化名)心里“咯噔”一下。她第一时间就上网搜索“渐冻症”相关知识:平均生存期2到5年,目前没有阻止病情或逆转的药物……

胡女士第一次察觉父亲身体出现问题,是在前年。父亲向来是大家心目中的“胖子”,个子不算高,体重有80公斤。那段时间,父亲总说自己不饿,“吃一口就饱”,另外排便也不畅快。为了找到病因,从2022年到2023年,胡军做了三次胃肠镜检查,医生切除了他的肠息肉,没有发现更多问题。

去年夏天,胡军的体重骤降至不到60公斤。口渴、胃口差、乏力、消瘦……胡妍觉得这太像糖尿病症状,于是带父亲挂了市一医院内分泌科的号,生化检查结果并无异常,最后医生建议住院做个彻底检查。

一项肌电图检查暴露了端倪:胡军神经损伤严重。这引起了专门看罕见病的风湿免疫科黄佼主任医师的重视:“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很有可能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之后,他联合了神经内科会诊。

其实,在听到“运动神经元病”的猜测时,胡妍内心就已为父亲确诊了。她印象中,爷爷就是患这个病去世的。之后,从大伯口中得到了证实,爷爷这代三兄妹全部是患上这病相继去世的。

果然,胡军最终被确诊为渐冻症。之后的基因检测也证实了他的渐冻症来源于遗传,家族的命运降临在胡军的身上。

得知这一噩耗,胡妍带着儿子做了基因检测。等待报告的那几天无比难熬,胡妍想过了各种可能性。所幸,她和儿子最终都宣告安全。

胡军确诊后,胡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患者将在智力正常、思维清醒的情况下,等着全身肌肉从“中心向四周”慢慢萎缩、衰弱,直到逐渐丧失交流、进食或呼吸的能力,最终因呼吸衰竭去世……

胡妍满脑子盘算的是,怎么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找到方法延缓父亲的病情,拖到“特效药”面世的那天。她还加入了渐冻症患者群,这里面,患者和亲属们抱团取暖,大家不停转发关于新药实验的信息以及各种偏方,传递希望。

胡妍想,父亲能走,能吃,几乎和正常人无异,总觉得起码能撑到5年。满怀希望的她压根没想到,3个月后,父亲就病情急剧恶化住进了ICU……

胡军的病情进展得比预想中还快。有一天,家里人发现胡军去厕所后迟迟没出来,之后才发现他发生了短暂窒息。送去医院后,发现他的氧饱和度低于70,医生建议上无创呼吸机。要强的胡军认为自己根本没到那一步,拒绝拐杖,坚持自己吃饭。

直到再一次遇到危险被送进医院时,医生发现他的双肺已经充满了痰液,“如不尽快插管,随时有生命危险。”胡妍斟酌再三,同意为父亲气切。

吸痰时,肺里吸出的,除了大量的痰液还有米饭、菜叶、肉丝……“已经误吸很久了。”医生说道。

果断插管后,胡军病情暂时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由于气切,胡军不能说话,他用黑板和亲人做交流。胡妍说,不知道父亲还能撑多久,有没有能脱机的那一天,但人在,希望总在。

渐冻症发病率约1-4/10万,属于罕见病范畴。但中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总数并不少。“爸爸生病后,才发现原来渐冻症患者有那么多。”胡妍说,不幸中的万幸,父亲在确诊过程中没有走弯路。

这段日子,胡妍接触到了不少患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经历了艰难的诊断过程,一位父亲同病房的病友,因为腰痛看了很久骨科,最终被确诊。

黄佼主任医师说,渐冻症早期发病情况各不相同,有些患者最初表现是某个肢体的无力萎缩;也有患者表现为说话、吞咽困难,呛水,咳嗽无力;还有的患者是呼吸肌无力起病;甚至有人可能起初只是感到易疲劳……这些症状早期隐匿,很多患者在最终确诊前都走了不少弯路。

“渐冻症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如果早期介入对延缓病情有积极作用,也有许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延长生存期。”黄佼说道。

作者:通讯员 李煦 记者 杨威  编辑:戎丽娟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