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第七届“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沙龙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馆开幕
发布时间:2023-11-30 14:11:40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11月29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七届(2023)“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于浙江省文化遗产馆开幕。本次开幕式开展了围绕“新方法、新视界——非遗馆的阐释和展示”为主题的主旨演讲。立足以非遗馆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聚焦非遗阐释与展示,还特别邀请到非遗保护研究、文博策展、设计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交流非遗展示和相关展示场馆公共文化空间运营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助力非遗展陈和非遗场馆建设的推陈出新。

“往届沙龙我们主要探讨非遗的匠心传承与保护,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聚焦非遗的阐释和展示,如何用新的视域去诠释非遗馆的运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祝汉明在开幕式中说道。

非遗需要依靠长期知识、时间积累和个人实践才能形成,其文化特性是人工智能和机器生产无法替代、无法充分表达的。

“政府顶层设计、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是促进非物质文化是遗产活态传承的三个关键维度。这是从政府到民间,首先需要明确阶段性的规划,其次开展文化生态的保护工作,最后从传播领域到公众层面做到提升其知名度。”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在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的主旨演讲中阐释。

如何以物化的公共空间来展现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在“参与式文化共享空间”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本次非遗馆打造的经验:“为了体现非遗馆和博物馆的差异性,我们非遗馆的展陈逻辑是以一条主线加文化空间和活态展演,一条主线就是抓住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公约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板块梳理和划分,空间则是指我们基于明代学者王士性对浙江文化地理的归纳,提炼出了浙江省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空间,最后在规划中,我们梳理了体验的重要性,设计了展演式的互动空间。”

除一、二层的基本陈列展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外,遗产馆在三、四层分设了传统工艺、传统戏剧厅以及数字与文献中心。还在地下一层提供非遗传承与美食体验,为市民参观与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全方位和沉浸式的创新体验。做到以展演与展陈同台,活动与项目交融,内容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感受非遗的温度和情感,思考传统与当下、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使非遗馆成为参与式的文化共享空间。

只有建立起对非遗文化的价值共识,才能做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利用。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主旨演讲中压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道:“文化遗产除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相对内在的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是通过成就来衡量,更取决于如何被传承,如何被人记住。通过讲述好主题和故事,打造认同感,只有受众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才会去保护非遗。”

主旨演讲后,专家嘉宾们一起参观了浙江省非遗馆,实地考察了浙江非遗馆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体验宋韵文化节·宋韵雅集展演活动。

11月30日,在非遗馆2层学术报告厅还将举行两大“匠心对话”主题交流。

【议题一】展示与阐释:非遗与公众的联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非遗在场馆中变成展览叙述和表达的对象。这种“转场”,创造了非遗与公众的另一种关联性,由此,本议题围绕如何在展览中做好非遗的阐释和展示,如何推进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非遗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探讨。

学术主持:魏大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

【议题二】展览与展演: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展示与传播

基于当前公众对传统戏剧的接纳度和知晓度,振兴传统戏剧的传承传播正当时。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传统戏剧在“博物馆”式的展示方式将不同于舞台上的展演。本议题拟结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传统戏剧馆的运营,在展览视角下探索传统戏剧传播与展示方法。

学术主持:张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作者:记者 王潇雨 见习 记者 宋明悦  编辑:徐文杰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