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首份萤火虫调查报告“出炉”!3个点位发现“新贵”黄脉翅萤
发布时间:2023-11-17 17:06:37 Fri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进入秋冬季节后,在杭州的草丛间、池塘边,还是能够多看到萤火虫的!

image.png
报告封面图。

近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发布了《2023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报告》。这是杭州首次对全市范围内萤火虫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进行调查,并评估了其在城市化环境中的适应性。

据了解,为了完成这份报告,今年7月起,志愿者根据前期线上的杭州萤火虫目击情报征集,实地调查了杭州25个有效目击点,最终在19个点位确认了萤火虫的存在。

image.png

志愿者近距离拍摄到萤火虫正在发光。

“这是我今年遇见的第一只萤火虫。”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项目负责人蒋天沐向记者展示了调查报告封面图上的一只小虫,其身体呈橙黄色、前翅末端为黑色,伏在一株草叶上。

蒋天沐回忆,6月末,他在青芝坞附近一处较黑的草丛发现了这只萤火虫。“很久没在城市中看到萤火虫,很兴奋。”

7月,杭州“城市萤火虫调查”项目正式启动。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线上“广撒网”式征集杭州市萤火虫目击情报;第二阶段,由相关领域专家和15名志愿者实地访问25个目击点,并自发前往更多城市区域寻找萤火虫。

调查结果令人惊喜:除了西湖群山中传统的赏萤热点——法喜寺和云栖竹径之外,在植物园、西溪湿地、宝石山、花圃、太子湾、铜鉴湖等地均有萤火虫出没。并且,在三墩、良渚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也能发现它们的小小身影。

image.png
志愿者参与萤火虫调查。

与想象中不同,物种调查并非总是充满惊喜和奇遇。更多时候,志愿者们需要面对的是等待的枯燥、测量过程的单调,还经常落得“空欢喜一场”。

“我去了十几次目击点,超出一半的概率是没有发现萤火虫的。”志愿者周宇说。萤火虫的出现没有规律,无法预判,若是可能出没的区域小,需要长时间“蹲守”;若是在山林、湖边、茶田等地,则需要一步一步寻找,仔细辨认那些绿色、黄色的光点。

“但好在我们都是自然爱好者,就算没有发现萤火虫也不会沮丧,往往会有一些意外收获。”周宇说,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城市中少见的竹叶青蛇、赤练蛇等,同样让他感到新奇。

经过4个月的观测、数据收集等过程,调查团队最终鉴定出5个萤火虫物种,分别为大斑棘手萤(大端黑萤)、端黑棘手萤(端黑萤)、黄翅脉翅萤(黄脉翅萤)、橙色短角窗萤(橙萤)、雷氏水萤(雷氏萤),另有一个疑似穹宇突尾熠萤(穹宇萤)。这些都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种类。

image.png
志愿者们制作的“杭州萤火虫地图”。


野生萤火虫保护,正在受到重视。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调整后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种萤火虫首次被列入其中。此次杭州的发现的穹宇萤、雷氏萤就是其中提到的品种。

此外,本次调查中还发现,黄脉翅萤所需的活动范围可能很小,常局限于一小片灌木丛内。蒋天沐说,在本次调查的其中3个点位中,周边250米半径的圆形区域内城建用地占比高达68%~72%,黄脉翅萤却依然活跃。这也是本次调查的重要发现。“萤火虫或许对于城市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尽管绝大多数萤火虫目击点位均位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区域,在高度城市化区域中的公园绿地也可以支持长期稳定的萤火虫种群。”

对此,调查团队专家建议,在已经发现有萤火虫分布的城市公园中,设置无光照、低维护的萤火虫保育生态岛,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城市萤火虫保护方案。不过,蒋天沐表示,团队计划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萤火虫对栖息地的选择偏好和要求,以及相关环境指标达到何种程度能够支持萤火虫生存,从而更好地守护这些城市中的“夜精灵”。


作者:记者 许佳炜 通讯员 钱英  编辑:首席编辑 张晶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