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家长、学生和网民反映中小学校课间10分钟学生活动受限制,比如“都待在教室”或“限制在教室门口活动”,“连楼道都不可以去”。据央广网此前消息,山西晋中还有一名老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
课间十分钟,杭州的孩子怎么玩?
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每当休息时间,学生们就冲进校园内各个场馆放肆玩耍。据了解,该校与各大博物馆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博物馆学习中心,目前学校现有小小理财家博物馆(与中国财税博物馆合作)、宋韵游艺博物馆(与杭州博物馆合作)、贝类王国(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合作)等,众多校园微型博物馆给孩子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空间。
本学期,该校还增设并开放了旋转木马、宋韵游艺博物馆等体验项目,课间开放给学生体验。因为想玩旋转木马等热门项目的人太多,同学们参照公园里的管理举措,想出了“凭体验劵排队游玩”的方式。
校长俞富根做过一个实验,让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课间可以自主创造小游戏,经过短时间混乱后,孩子们把小活动开展得十分丰富和有序。“规则不能只是大人说了算,大人不能剥夺儿童正常生长的可能,我们要激发学习热情,从课堂走出去,走向玩乐的学堂,再走向面向社会的殿堂,孩子们才会在自我探索中成长,综合素养才能提高。”俞富根说道。
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学校要求老师不要拖堂,也不要提早上课,鼓励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俞富根说:“教学是发生发展过程,课堂不可能占用全部时间,动静结合的休息和玩耍,是为孩子更好学习做储备,也是为更好地生活做储备。”
学正小学校园内的“生命之树”下,非常热闹。自去年9月学正小学将攀树课列进体育课表后,校园内的这棵大樟树就成了“网红”,每逢课间,总有同学在树下跃跃欲试。
学正小学校长徐春芬表示,最初设计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释放天性。“孩子嘛,天性就是好奇、爱动。攀树可以让孩子们在自我挑战中,战胜恐惧战胜胆怯,而这些体验对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课间休息时,学林小学的校园会响起葫芦丝的声音。学校以音乐教育为典型的葫芦丝教学尤为突出。如今,学林小学已经成为了浙江省葫芦丝巴乌教学示范基地。
学校党支部书记沈国荣介绍:“葫芦丝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乐器在学林小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扬。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均为音乐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不仅教授孩子们乐理知识,还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代实验小学同学们的课间十分钟则被一堵“有魔力”的墙吸引住了。
学校今年在教学楼的一整面墙上安置了一张11米高的巨型“运动图形远眺表”,它上面没有“E”,而是各种亚运项目图形,从上到下图形依次变小。它很受学生欢迎,一到课间学生就跑到教学楼的另一边探出脑袋,捂住一只眼远眺。校长张刚说,校园里时常有松鼠出没,有的学生经常在走廊上观察,于是暑假里专门在校园里投放了300只松鼠和100只百灵鸟模型。
金都天长小学的校园里,藏着很多有趣的角落,比如转角处设置的“运动角”,在走廊两端设置的“图书漂流架”,在连廊设置的“蹦跳区”,在小操场设置的“弈棋台”和“传统游戏点”,在大操场四周设置的“和美农场”和“瓜果长廊”。这些活动都是根据活动时间的长短设计,很受学生欢迎。
“我们倡导学生走出教室,角角落落的场地都被充分利用。”金都天长小学副书记陆敏芳介绍,学校设计了“淘玩10分钟”的系统架构,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
杭州市教育局:鼓励学校开展趣味课间活动
不过,也有老师提到,让孩子课间动起来,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课间十分钟里,学生要上厕所,还要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以及如果拖堂,也会挤占课间十分钟。
对此,杭州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们一直都强调,铃响不拖堂,反对挤占课间十分钟,反对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这是因噎废食。我们要求学校在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课间走出教室,开展一些轻巧有趣的课间活动,哪怕是站到走廊,也可以拥抱大自然,保护视力,调节身心。如果有的学校挤占了孩子们的课间,也欢迎家长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