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迎来新生开学季。令学校老师不解的是,学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来自湖南株洲黎蜀湘之前申报的助学项目已经审批通过,但她和家人却最终决定放弃助学金。黎蜀湘说,要把助学金留给最需要的人。黎蜀湘出生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黎蜀湘学习刻苦努力,接连考入了当地还不错的初中和高中,她的父母也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而选择进城务工陪读,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在一天天逐渐变好,可正当一家人积极向前的时候,一场变故却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头上。
那年,17岁的黎蜀湘正读高二,父亲被查出了癌症。“我的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她说,“世界只剩下黑色,和妈妈苍白的脸。”父亲在医院接受检查的时候,黎蜀湘已经有所预感,还未成年的她想过许多条未来的路,为了给父亲省下医药费,她特地上网查询了成人高考的政策,做好了走进社会,辍学打工的准备。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黎蜀湘身边的家人、老师、朋友一直鼓励着她,给了她继续读书的动力,“我的班主任很认真地劝诫我别辍学,还为我捐款。”她回忆道,“家人和朋友们也对我说,越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放弃学业。”高三时,她因为父亲的病重与学业的压力而几近,她写道,“我举目不见温良,抬头不见有光,谋生不求未来。我活在阴沟,只能徒劳想象光的热量。”
正当黎蜀湘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阅读和写作的爱好拉了她一把。从小喜爱阅读的黎蜀湘从初一时便爱上了写作,她常常从身边的见闻和一本本书籍里汲取写作的素材,她从小学辍学的发小口中得知生活的不易,也见过经受过校园暴力的孩子的恐惧,看见农村留守孩子的无助,体会到城市农民工的艰苦不易,她读史铁生的书,史铁生的经历与作品给了她莫大的动力与感动,这些见闻与文字也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她的写作越加关注现实,关注那些伟大的平凡与城市霓虹下边缘人物的现状,每当写下一篇小说后,她的心情也会平静许多。
“我心甘情愿走到这一步,但也不能不明不白地戛然而止。”她说。最终,黎蜀湘坚强地完成了高考,并取得了超出湖南省一本线近八十分的成绩,被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录取。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她做过短时间的暑期工。为了节省开支,她每天步行约半个小时到达公交车站,再乘坐近1小时的公交车到达工作地。通勤的时候,她也抓紧时间听英语听力,努力提高英语成绩。
“可能还有其他同学更需要这笔助学金。”当被问及她为什么要放弃助学项目的时候,她说:“未来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解决学费问题。”来到浙财后,黎蜀湘会因为自己外乡人的身份而感到紧张,但很快她的紧张情绪便被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温暖所驱散。“煮面阿姨知道我是湖南人后会贴心地加上两勺辣椒,端面时食堂师傅会提醒我小心烫。”她说,“学校图书馆也很不错,在里面学习很方便。”还有,学长学姐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以后有什么不知道的可以来问我。”
“天鹅当然可以一天下一个蛋养活他自己,但是如果天鹅不飞,翅膀就是累赘,这要它怎么甘心。”这是黎蜀湘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的一段文字,面对逆境,她说:“我必须要走得更远,必须要见一见世面。因为我不想当一天天只会生蛋的天鹅,我还等着为后来者做人梯,我还要去保护一些人。这样让我去讨个安稳,怎么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