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八八战略”指引下的杭州美好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04 07:00:00 Mo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2所,新增学位6.1万个……”年初,“‘抚幼育苗’在杭州”被列入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平均进度达到99.9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又有一大批孩子在崭新的校园开启精彩的学习生活。

杭州市三里亭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奔跑,感受运动的快乐(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杭州教育久久为功,完成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跃变,交出了一份与城市发展相携而行的民生答卷。

教育共富:一条辽远的“长河”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一段独立单元,叫《最后一课》,范伟饰演的老教师回到当年的乡村小学,夜色中青山静谧,七彩光线柔和亮起,勾勒出一所梦幻般的学校。恍然泪目中,一个似曾相识的年轻人问他:老师,您还记得我吗?

这就是当年那个用铅笔涂鸦校园的孩子,20多年后,当年被揉成纸团的草图,成为眼前的崭新学校。

老师说:“姜小峰,你画的画,老师现在看懂了。”

看懂的,是乡村教育的斑斓书写,更是教育共富的梦想画卷……

电影中的学校原型,是位于淳安县的富文乡中心小学,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

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校长章祥杰告诉我们:“这所小学创建于1956年,曾经是一所希望小学。2018年由于校舍陈旧,淳安县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团队重新设计。这次突破传统的设计,打造出了一所真正的网红学校——依照‘自然、多样、独特’的特点,实现了‘远看是青山,近看是彩虹’的视觉效果。”

学校还因地制宜创设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万物即教材”的理念。章祥杰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地域优势,培养具有乡土情怀、自然胸怀、人文关怀的人……”

与自然一体的校园,繁茂而生的童年。

教育共富,让乡间大地有了优秀的教育资源,也让农村的孩子得以在家门口“上好学”。富文乡中心小学本学期在校学生达148人,其中从外地慕名前来求学的有54人。

近年来,杭州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等路径,让城里的名师走进乡村学校,带学员,上讲台,带动乡村教师成长。同时创新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以规模化、体系化帮扶行动,不断深化“教育共富”改革成果运用。

从杭州市区到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来回一趟要七八个小时。这趟路程,文新小学的省数学特级教师田佩章几乎每个月都要跑上一趟。

“最重要的帮扶,是在理念上。”田佩章说,“优秀的老师不应当囿于教材本身,应当关注‘什么花开了、什么树发芽了’,因势利导,让学科知识不知不觉地融入生活。”

在田佩章的指导下,梓桐镇中心小学完成了生活课程化德育课本的编写,围绕乡村、生活、课程、德育四大元素,让乡土情结渗透到孩子们的心中。数年的耕耘,令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进步。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楼顶农场开心地劳作,体验田野快乐生活(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如今,名师乡村工作室的效应基本覆盖了杭州的乡村学校,实现了“校校有名师”。杭州市教育局局长钮俊介绍:仅2022年,杭州市教育局就组织了70所中小学参与跨地区“教共体”结对,遴选城区110名优秀教师赴临安、桐庐、淳安、建德山区四县(市),开展两年一轮的组团帮扶,推出2400多节市级“共享优课”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先进教育理念、成熟管理经验、优质课程资源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输出,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优质均衡。

教育共富,一个也不能少。

记者面前的卞良琴,小小的个子,很难想象她就是长河中学“宏志班”的创始人之一、1400名毕业生心中的“卞妈妈”。

“2001年,我来到‘长河’,正好赶上陈立群校长带着我们去各区县招生。” 卞良琴回忆,那些年老师们走遍山区村落,寻找散落的“遗珠”——家庭贫困、学习努力的孩子。

教育共富的初心,开端如同溪涧,但终将汇流成辽远宽阔的长河。

现在“宏志班”已完成历史使命,停止招生。但后续的故事仍在书写:陈立群校长退休后毅然前往贵州台江,从杭州走向贵州,帮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教育。他最近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作为教育专家,协助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带着杭州教育共富的经验走向全国。

优质均衡:一步领先的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均衡,是一步领先的前瞻谋划。

20年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从天南海北来到杭州,对教育的“量”和“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占比最高的时候,随迁人员子女的孩子占到学生数量的40%以上。”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说,“在这样的背景下,2002、2003年左右,杭州提出了小区配套学校的概念,当时这在全国都具有前瞻性。随着学生人数成倍地增加,这个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就近入学,因为当小区建好的时候,学校就建好了。”

蒋锋说:“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交钥匙工程’。”

这把“钥匙”,首先是落户的钥匙;有了教育,才真正成为“安家”的钥匙。

2023年,全市小学新生达到了创新高的15万人。杭州教育以“保供给”持续推动“科教兴市”,近5年来,新建完成中小学、幼儿园500所,新增学位46.03万个。

数字背后的新学校,或白墙灰顶、江南韵味,或精巧雅致、设施先进,或设计大气、科技赋能……在名校集团化科学、成熟的体系推动下,不断驶上“新名校”的快车道。目前全市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约70%。

9月份新启用的文宣小学,由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均衡,是打破体制的优质共享。

2005年10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州文澜中学调研时指出:“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只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素质教育,就能够办出高质量的学校,办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来。”

2021年,杭州文澜教育集团成立,以文澜中学为核心,下辖两所公办初中、三所公办小学,着力推动跨域教育的融合发展。

均衡,是地域发展的融通共进。

当前,杭州正探索以“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治理跟进”为主要特征的新名校集团化。在“市、区合作共建优质高中新机制”的驱动下,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先后投入使用,杭二中富春学校、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杭高临平新城学校将陆续投入使用,实现了优质高中资源在全域范围的共建共享。

杭州市丁信中学9月正式开办启用,学校建筑整体为现代简约风格,采用的是开放式无边界的设计理念(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均衡,是特殊群体的持续关爱。

“树人小学要‘树人’,上学首先要学会做人。”2006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杭州市树人小学,高兴地与小朋友一起共庆“六一”节。

校长刘庆勇回忆:“这些年来,如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给‘树人’赋予更多的内涵,是我们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树人小学设立的初衷,是让来杭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让‘新杭州人’安心地融入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流动的花朵”们有了安稳的书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年前,树人小学停止招生。

“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说明来杭务工人员子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城市,与本地孩子享受同样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刘庆勇说。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由流入地政府主办的九年一贯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图为老师正在为学生上英语课(王川 摄)

民生关切:一腔热忱的回应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百姓需求的聆听和回应,一直是杭州教育的“心头大事”。

新世纪初,幼托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升温。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儿童世界”为理念,在全国首创“娃娃部”,这是“幼托一体化”的大胆尝试,也是回应百姓的应时之举。

当年的托班里,有个孩子叫林子渊。2003年9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走访幼托园,林子渊和其他小娃娃们蹦蹦跳跳地跑到他的面前,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合影。

如今,林子渊这个当年的小娃娃已经从浙江大学毕业,“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我后来就读的采荷二小、采荷实验中学,以及学军中学,都给予了我不同阶段的人生领航。未来我希望能成为一名计算机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为国家作出贡献。”

一个个学生个体的成长,无疑是一个个缩影,成为杭州教育的时间见证和丰硕果实。

2023年7月13日,安华幼儿园华丰园区,张佳琪老师带着暑托班的小朋友们在图书馆讲故事(王川 摄)

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杭州教育可谓“刚柔并济”,既有制度的“刚性”,又不失人情的“温度”——

在刚性方面,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全面落实“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公办“零择校”,继续实施“公民同招”。

在柔性方面,“学后托管”“长幼随学”等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思想,彰显了教育的温情。

家住上城区的李先生,上学期顺利通过了“长幼随学”申请,弟弟顺利来到姐姐所在的钱江外国语学校,插班就读三年级。“弟弟出生时,户口落在萧山区,所以前两年两个孩子分开上学,需要两个大人分别接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将近两小时。现在两个娃一起接送,轻松了不少!”李先生说。

杭州市夏衍幼儿园为暑托班孩子们定制“‘暑’你有趣,共迎亚运”游戏体验活动(杭州市教育局供图)

入学更便捷,学后更放心——

近期,拱墅区教育局自主研发的墅智托管系统,让全区89所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全部呈现在系统后台。

“以前选托管的拓展课程,需要先找不同老师了解课程内容,再通过老师报名,几天后才知道是否选上了。”长阳小学四年级女生小董的妈妈说,这次开学后,喜欢做实验的女儿一眼就相中了“科学家训练营”。“从登录系统到选完课,只用了两三分钟!”

数字赋能,规范有序,显著提升了家长学生的满意度。据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杭州市97.79%的中小学生、97.9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满意度同样高涨的,还有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在澎汇小学,市民可以进行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跑步等运动。负责人舒老师说:“学校增加了许多运动器材和配套设备,校园健身数字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市民卡、二维码等多种核验方式,让市民锻炼更便捷。”

“民呼我为”,连点成片。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亚运年,教育局把主题教育与聚焦破解人民群众体育锻炼需求的问题相结合,做到“全面开放,应开尽开”。截至目前,中小学校开放校内体育场地(馆)已达到1184个。

美好教育的建设成果,惠及万家。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的女足队员们正在和中国女足同场比拼(王川 摄)

美美与共:一幅精彩的画卷

前不久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式烹饪”赛项上,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代表浙江省斩获一枚金牌。

这枚金牌的含金量有多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的全国性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其中的中式烹饪赛项更被专家们称为“烹饪专业国赛”。

校长张德成在赛后发了一条朋友圈,简约中略显“凡尔赛”:这是西湖职高拿的国赛八连冠。

一骑绝尘。

队员之一的郑浩男已经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考虑:“想考一所大学,去星级酒店当主厨。”另一名队员蔚晶媛则对面点情有独钟,想开一家自己的西饼屋。

杭州给了宽阔的通道:两名学生可以凭这一项荣誉,免试进入相关高职院校的中餐膳食与营养专业就读,参加专升本考试后,还可以继续读研究生。

3年前,拿到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张真源还十分迷茫:“当时身边人都说读职高没前途,我觉得天空都是灰暗的。”入校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张真源加入了光伏竞赛训练队,并最终和队友一起拿下了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赛项团体一等奖。这个原本不自信的男孩终于找回了自信。

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中策”考察调研时,寄语师生们:“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

20年来,杭州职教人牢记殷殷嘱托,杭州职教事业欣欣向荣。目前,杭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共计307个,涵盖16大行业,与城市发展所亟需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等主导产业精准匹配,并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机制,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空间。

在职业教育开枝散叶的同时,杭州的高等教育也不断在时代的浪潮中发出响亮的声音。

去年年底,作为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之一的梦天实验舱成功升空,实验舱搭载了世界首套空间冷原子光钟,其中一个重要部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国科大杭高院共同研制。在项目团队中,一半的研究人员都是“90后”。

博士生赵芃杨生于1996年,他说:“这两年半来实验室一直灯火通明,导师带着我们反复推敲每个步骤,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人一丝不苟的精神,也坚定了我走科研这条路的信心。”

该项目只是“杭高院”众多研究项目中的一个,也是杭州高等教育星光璀璨的一个缩影。

为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新高地,杭州打出了“引育结合”的“组合拳”。“引”,是指“三名工程”(名校名院名所),引进高水平大学;“育”,是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

近6年探索,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引进建设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重大项目,6所国内一流大学分校、校区或研究生院,22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6个高水平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培养初具规模。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王川 摄)

为全方位支持市属高校发展,杭州还以“一校一策”方式,积极支持市属高校在同类院校中争创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比如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

钮俊表示,杭州教育将把握战略机遇,完善战略谋划,制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大教育改革和保障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杭州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杭州教育,紧跟新时代发展的脚步,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评论

20年,一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徐文杰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教民为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最大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杭州教育这20年,是践行“八八战略”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擦亮“美好教育”名片的20年——

一张蓝图绘到底:杭州教育,始终以优质均衡为准绳,并以此应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口挑战、城乡差别带来的质量挑战、区域发展带来的资源挑战;以公平为导向、创新为动能,让教育共富的火种惠及全体人民;

一个目标坚定行:杭州教育,将百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克难攻坚,不断破解新生入学、学后托管、长幼随学、健身场馆开放等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和资源保障,不断趋近“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一个使命向未来:基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杭州不断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向前:鼓励职业教育出新出彩、引领高等教育树立品牌,让教育成为“科教兴市”的重要力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未来。

“先后觉新民,碧梧万枝新。”这十个字出自夏丏尊、李叔同谱写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校歌》,蕴含了杭州教育最朴素也是最深沉的理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步入新时代,杭州教育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国家强盛之基,持续答好“教育何为”“教育有为”“教育可为”的时代课题。

作者:文/记者 严勤 徐文杰 王帆 吴越溪 摄影/记者 王川 李海琪 视频/记者 林舒然 骆一格  编辑:方志华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