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科特派”新青年毛宇骁:探路共同富裕 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3-08-16 22:33:00 Wed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开栏语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

纵观杭州20年的精彩蝶变,离不开“八八战略”的伟大指引,杭州青年生动诠释了“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和“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风采。

为生动展现“八八战略”在杭州的探索实践,持续推动“八八战略”在杭州走深走实,即日起杭州市委网信办、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杭州网共同推出“杭派新青年”讲故事学理论网络专题,通过新媒体形式,聚焦新时代杭州青年的新本领、新作为、新担当,呈现一个生动鲜活的杭州青年群体,共同见证杭州发展的壮丽画卷。

每年八月,一般龙井茶山上已很难见到人影,偶有茶农修剪枝叶、养护茶树,为来年的春茶做准备。但在淳安县汾口镇,此时茶园已进入夏秋茶采摘时节,茶农们通常早起上山,摘下鲜叶出售或自己加工。

“这都多亏了毛老师带着我们实现了从只采春茶到采春夏秋茶的转变,茶叶产量增加了,价格也提高不少。”每当提起毛宇骁,淳安县汾口镇茅坪村的村民们总是满怀感激。

“90后”毛宇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淳安人,毕业后就职于杭州市农科院并在杭州安家。2017年,他报名成为科技特派员,被派驻淳安县汾口镇,至今已有7个年头。

作为“科特派”新青年,毛宇骁通过输入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带动当地夏秋茶产业发展,他成功地改变了汾口镇传统的“三月炒茶九月荒”的摘茶制茶模式,实现了全年无休的茶叶生产,在助推农业转型的同时,带动农民奔向共同富裕。

深度“把脉”土壤

在茶园里“挖”出新方法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汾口镇位于淳安县的西北角,地势多山,气候温和湿润,茶叶品质一直很好,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茶品种的限制,整体亩产收入相对较低。2016年,汾口镇的茶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入驻企业向县科技局申请派驻科技特派员。

2017年,毛宇骁报名参加第七批市级科技特派员的选拔,被选派到汾口镇。他记得那年刚满26岁,作为科技特派员回到家乡,他年轻而充满激情,但也有担忧:年轻的自己能否担起肩上的全新使命?

毛宇骁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村干部、茶企和村民极力配合,从对接方案到实地取样,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马不停蹄地调研茶企、走访种植户、进行土样分析实验后,毛宇骁发现当地茶产业发展受到品种和加工限制,同时肥培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茶园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本身肥力基础较为一般、部分区块镁元素缺失较为严重。”他说,茶农在施肥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控制和管理,结果就是肥料的使用效率低,而且还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在对土壤进行深度“把脉”后,毛宇骁有了解决新思路。

开出“药方”根治

让有机茶“走”科技新路

为了提升有机茶产量和品质,毛宇骁找到村里茶企李宇公司负责人李文校,他建议在所有茶园实验启用菜饼加羊粪的混合肥培管理模式。李文校当时刚来到汾口,他一心想提高茶叶的品质,所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个建议。

这个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毛宇骁加足马力为不同土壤和茶叶种植区制定了有机茶的肥料管理方案。这有效地帮助茶产业增加了产量和价值,同时也减少了对千岛湖水体的污染。“我们想要做年轻人喜欢的有机茶,多亏了小毛给茶园做了很多分析,让我们对做有机茶更有信心。” 李文校说。

毛宇骁深知,与普通茶叶不同,有机茶的种植要求更高。为了减少病虫害对茶园的危害,他通过研究试验整理了新的茶园管理方法。为了推广这些技术,毛宇骁经常亲自进入茶园教授种植技术。他说,一开始有些种植户和老茶工不相信他,但通过面对面地示范和解释技术研究成果,最终建立起了信任。

种植户张怀民第一次见到毛宇骁就是在茶园里,“他告诉我只要把土壤变得年轻又有活力,产量就能提高。当时我以为这个毛头小伙在开玩笑,但没想到效果真的很好。”

五六年下来,张怀民茶园的生产效益大大提升,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现在,茶农们都觉得自家种的茶泡出来越来越香了。无论哪家种植遇到问题,都会给毛宇骁发消息,因为他是个“茶百通”。

挑战“固有”传统

转型升级“孕”夏秋新品

在毛宇骁的筹划中,首先要解决当地土壤肥培等技术问题,然后进行产品开发。在汾口镇,茶园只采摘群体种、乌牛早等加工龙井等,夏秋茶的浪费很严重。毛宇骁认为,如果能够采摘利用夏秋茶,并且保证品质优良,茶农们就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汾口镇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洪俊翔记得当时毛宇骁提出这么做的时候,茶农们都觉得采夏秋茶赚不了钱,所以大家没什么积极性。“毛老师只能亲自示范,先行实验,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在汾口镇研究开发夏秋茶采摘应用时,毛宇骁对李文校所有的茶园都实施了鸠坑种茶树夏秋季原叶加工管理技术,尝试生产夏秋茶。试验成功后,通过生产加工夏秋茶,与周边未生产夏秋茶的茶园相比,效益提升了1500元/亩。

同时,这也带动了周边10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在毛宇骁的帮助下,汾口镇的茶叶产品还通过了国际认证,产品早已远销海外。

“随着示范点夏秋季有机茶生产需求的提高,大家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对毛老师竖起了大拇指。”洪俊翔说道。

奔走茶园地头,下地又上山,毛宇骁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也有了新感悟。

“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他认为,“科特派”从实验室“搞科研”到田间地头“搞产业”,既要在高精尖领域突破创新,也要在田间地头埋头苦干。在“八八战略”的指导下,探路共同富裕,将成为科技特派员的新使命。

作者:记者 陈文婧 骆一格 黄靖轩 闫雨婷 钟一菲  编辑:徐洁 陈焕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