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金沙阔,清弦如诉桃花灼;
红袖白马陌上过,三生三世巴塘廓。
甘孜巴塘,一个足够丰富而深沉的“意象”——她是江南都市人眼中遥望的“诗和远方”、是藏族文化汇聚的山谷和高原;同时,她也是浙江大地山海协作的彼端,是有着诸多共通语言的“塞上江南”。
对口帮扶一周年
“杭巴”情谊山高水长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西部,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作为甘孜州的 “高原江南”、“水果之乡”,这里的海拔从2300多米上升至6204米,拥有金沙江的峡谷急流 、章德草坝的辽阔壮丽 ;有措普沟的绚丽峻峭 、措拉柯的原始古朴。
“塞上江南”与“诗画江南”携手。2021年6月,杭州市淳安县与甘孜州巴塘县正式签订对口帮扶县县结对协议。两地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农业、文旅、人社、教育、卫健等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和资源集成力度,签订共富帮扶、医疗帮扶、教育帮扶、企村结对帮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等协议,形成立体帮扶协作格局,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
截至今年6月,已落实落细8600万元 援建项目建设,巴塘淳安党政企双边考察交流59人次,“助学帮扶”30余人次,两地58家单位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两地横向交流36批1487人次。
这些逐渐丰富的数字背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宜人、宜业、宜居”的乡村振兴面貌,更是在“文化共富”的精神引领下,不断书写和记录的交流故事。
一个同名同姓的机缘
一次文化交流的默契
文化传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深层次力量。在“杭巴”对口帮扶的语境下,近年来,巴塘县开启探索非遗文化保护新路径,让保护、创新双管齐下。一条“文化共富”的纽带,将两地紧紧相连,并推动两地文化、技艺、研学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
7月下旬,正是杭州的盛夏时节,一场杭州与巴塘之间跨越千里的“ 双向奔赴” 正式开启—— 在淳安援巴分队的牵线搭桥下,位于 京杭运河畔 的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启动了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传统工艺社会传承活动。
在同一时间、不同时空,工美馆接待了来自巴塘县的朋友,由工美大师和宣教人员组成的文化交流团队也远赴巴塘,为当地的青少年儿童、手工艺者带去充满干货的精品课程和 大师技艺。
技艺传承行千里,一程风月一路歌。此次交流的实现,源自一次机缘和默契叠加的“偶然”——杭州淳安援 巴工作 分队领队、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同名——不仅是同名,两位“陈刚”更是在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教育方面达成了理念的一致,他们认为:工艺美术,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更应当成为春风化雨育人、培养文化自信、培育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应当成为杭巴两地对口帮扶的过程中,实现精神传递、文化 共富的重要力量。
一次两地手工艺者的交流
三堂关于“扇子”的课
杭州市工美大师甄景虎,刚刚被评为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他也是杭州市“大师带徒”项目的亲历者,在2012年启动的第一轮项目中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为师,学艺五年。但这一次,他面对的交流场景,与往常的情形都不太一样。
七月底的这一天,甄景虎跟随工美馆技艺交流团队,迎着藏地独有的炽阳,穿过巴塘县城,来到了拉哇乡索英村。小村庄虽不起眼,但是这里却 深居着 整个巴塘地区唯一的黑土陶老师——白玛桑珠。青瓷与黑陶土,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
白玛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黑土陶原料、制作过程以及烧制情况,甄景虎则为了此行特地带来了越地的陶瓷,与白玛进行讨论。匠人相见,技艺是共通的语言,甄景虎使用当地黑陶原料,现场制作了手工捏塑杯。
离开了白玛老师的居所,交流团队还来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弦子舞(巴塘弦子舞)代表性传承人王扎西家中。一入大门,大串大串的葡萄从叶子缝隙间垂下,把众人心间燥热的暑意消去大半,不负藏族人民好客的名声,扎西老师热情的为大家介绍弦胡与弦子舞的关系。
扎西的技艺是制作弦胡,而在金弦子(藏戏)表演中,弦胡是至关重要的乐器,为烘托气氛、积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流的最后一站,是在藏戏面具工艺传承人 杜呷泽仁老师 家中。墙上高悬着 各种藏戏面具颜色、形制不一而足。杜呷泽仁老师已经八十高龄,但在藏戏面具的制作上一点没有放松,直到现在,巴塘藏戏团的面具还是全数出自他手。用硬纸板等新材料替代金属的创新思路,也一直在影响着 杜呷泽仁老师 创作。
与此同时,位于巴塘的“浙里学堂”相继开启了面向当地青少年的六堂“扇艺”课程:《美丽的中国扇》、《团团似 明月——团扇》 、《 浙江 麦秆扇与四川龚扇》 等 。
这跋山涉水带上高原的六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方式,让高原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扇子世界。
孩子们从侧耳倾听到动手制作,从懵懵懂懂到热情回应,工美馆的宣教人员从扇子的起源、演变、特点、赏扇、制扇等方面展开讲解,不仅让藏族的孩子们 认识了障扇、团扇、折扇、外销扇、麦秆扇、四川龚扇等各类形制的扇子,还从扇子的历史、特点、制作、礼俗等方面,让他们对中国扇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此外,工美馆文化交流团队就当地各种文化传承、制作工艺、文创品开发 等话题,与巴塘县文化馆馆长土登扎巴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当地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思路。
风帘翠幕的杭城时光
探寻运河畔的工美之美
“南宋官窑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特色著称于世…….”
在巴塘大地文化交流的同时,来自巴塘的艺术设计师以及老师、学生共10人,正跟随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起在运河之畔,聆听千年工艺之声。
大家一起领略了晶莹温润的瓷器、飘逸华美的丝绸、精良雅洁的宋版,以及闻名遐迩的纸扇和铁剪……
巴塘中学带队老师舒益说:“这次我们一共来了4个学生,因为地域的差异,平常学生们看不到这些精美的工艺,来杭州,学生能够接触到与家乡不同的工美文化,这能够打开他们的眼界,也能触动他们的心灵”。
一件双面异色异物雷锋今昔屏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瑛的作品,大家惊叹于,这幅丝制机绣作品一面是秀丽如画新西湖景观,另一面是雷锋古塔的残缺和老西湖印迹。
来自巴塘的藏族平面设计师桑吉措对此格外感兴趣,还向讲解员请教了关于机绣的很多问题。她说:“我之前从未了解过双面机绣,对杭州的传统工艺也不太了解,之前我都将精力放在研究现代艺术上,这次真的有被惊艳到,之后我肯定会更加关注传统工艺”。
杭州市工美大师王荣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扇面与扇骨,并仔细为大家讲解怎样将扇骨一根一根穿过扇面。来自巴塘的室内设计师刘莎莎第一次做折扇,她显得格外小心翼翼。
“我觉得杭州和巴塘因为地域、人文的不同,两地的手工技艺差别很大,巴塘的工艺给人一种‘大大咧咧’豪迈的感觉,而杭州的工艺是精致、优雅的。”刘莎莎说。
来自甘孜巴塘县团委书记张舒凤带着自己的困惑与工美馆的技艺老师进行探讨。她说:“巴塘地理位置偏远,虽然有丰富的工艺技艺,但是和现代市场融合程度不高,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萧山花边技艺老师符曼倩与机绣技艺老师倪砚倩认为,工美作品制作周期长,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想要融入市场一定要想办法降低各个方面的成本以及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表达。
在现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丁国富还向大家展示了扇面绘画的艺术魅力,寥寥几笔,荷塘春色尽显。在老师的指点下,大家都完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扇面画作品,深入了解千年运河文化,感受杭州的传统魅力。
3500米的海拔上,绽放出杭州工艺美术之花;千年不息的运河边,迎来雪域高原的阵阵清风……
薪火传承 振兴乡村
这将是一条愈走愈宽的文化交流长河
在巴塘的最后一天,工美馆将“工艺传承工作站”颁发给“浙里学堂”、巴塘县文化馆,今后工美馆与巴塘县将以此为阵地,开展技艺交流、公共教育交流等活动。
杭州淳安援巴工作分队领队,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刚 对此次交流的成果有着切实的感受和高度评价 :“目前的甘孜,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当中,我们在对口支援的过程当中,尤其重视组团式的教育和帮扶。杭州工美馆在文化引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希望能够把这些好的教育的理念,好的课外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引领式的展览带到巴塘地区来,为整个甘孜、为发展小孩子的教育,一起努力携手,做出更大的贡献。”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对双方今后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说: “ 杭州自 201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后启动 “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 ,历经十载,至今已完成两轮。今年启动的 第三轮项目中,我们将开展社会传承活动作为重要部分推出 ,以“手艺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以“社会传承助力共同富裕”为目标,希望在培养手艺人才、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推动工艺美术技艺在更广地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传承延续 。
3500米的海拔上,一朵绚烂的工艺美术之花悄然绽放,期待这“两个江南”的携手,记录下更浓厚的山海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