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章汉平:办一所师生自觉成长的未来学校
发布时间:2022-03-25 16:34:34 Fri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2021年教师节期间,拱墅教育公布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拱·有优学”运河新名校集团化2021行动计划》等6个文件,擘画了新拱墅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新拱墅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在新筹建9个名校集团以及1所优质学校中,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令人瞩目:作为一所崭新开启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这所学校的开办,将如何借势浙大城市学院丰富的办学资源,来打造学校文化和课程体系?学校将如何探索未来学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搭建优质平台?

本期《美好教育的杭州实践》将带来答案——我们邀请了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城院附校)校长章汉平走进杭州网演播厅,进行畅谈和分享。

今年9月开学!把好学校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去年9月,曾在学校一线工作28年,又在拱墅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两年的章汉平从拱墅区领导手中接过校牌,标志着城院附校正式迈出创办的步伐。

章校长说:“我们将办一所高品质、有特色的义务教育学校,为周边百姓提供更美好教育的服务,为新拱墅教育的优质均衡创生新的样板。” 

校长介绍,城院附校是拱墅区人民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位于上塘街道树人街18号,占地40亩,办学规模为36班,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初中部位于上塘街道蔡马东路,占地70亩,办学规模42个班,计划于2023年初竣工,9月开学。

浙大城市学院领办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城院附校,是浙大城市学院领办的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载体,这所这所学校的诞生,同拱墅教育的高位发展和浙大城院的转制升级息息相关——

章校长娓娓道来: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坐落于上塘街道树人街18号,毗邻地铁5号线、东教路和红建河,周边有上塘街道的七古登、善贤、拱宸等多个现代化社区,以及浙大城市学院、杭州源清中学、拱墅职业高级中学等一大批文教单位,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资源优质、人文环境优越。学校处于这个区域的中心位置,是一所规划中的配套学校、实实在在的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另外,浙大城市学院于2020年迎来了转制办学,并在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当年12月,拱墅区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签署了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区校合作,其中包含了“合作创办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和幼儿园”,在这个背景下,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应运而生。

“儿童立场、家国情怀、未来眼光”是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将努力为周边百姓提供美好教育的服务。

章汉平介绍,在地理位置上,城院附校位于浙大城市学院的校园附近,相隔几分钟的步行路程;在生源结构上,附属学校在为周边学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也为浙大城市学院教职工子女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这将促进学校生源和家长结构的良性变化。

章校长同时介绍,由于距离近,与浙大城市学院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依托城市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特色化办学有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比如共享城市学院的内部场馆、实验室、专业研究院、后勤服务等资源,建设具有附属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浙大城市学院各领域的专家也将通过课程、项目、社团等形式走进附属学校,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资源。

以高端师资力量 支撑学校特色课程

章校长在节目中梳理了附属学校今后计划开设的特色课程,而这些课程当中的大部分,均可以从城市学院匹配到高端的师资力量,如科技、外语、体育特色项目等。

另外,城市学院将联手省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和院校专家对附属学校的重大教育科研项目给予引领和支持,包括“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构建学校特色的综合评价体系“新鹰能量盒”以及开展“未来课堂实验室”的研究。

“未来学习中心”是计划在学校搭建多个传统课堂之外的个性化、智能化、综合性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把附属学校建设成能够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成长空间。

“新鹰能量盒”的设想源于对每个孩子的综合性评价,学校计划把涉及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各要素,纳入到这个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且具有趣味性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未来课堂实验室”是对传统课堂的未来思考。未来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怎么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未来素养?这是一直萦绕在基础教育界的一个话题,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课题之一。附属学校将开展“未来课堂”实验室的专题研究,探索“未来课堂”的构建要素和行动路径。

思索“立足”与“突破”的辩证统一 

开启“求是启真、修远日新”的境界

访谈中,章校长对自身近30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回顾:我曾在学校工作28年,又在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两年,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工作,这次重回一线,确实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立足”,就是如何带领新学校快速进入稳健和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寻求师生共同成长的良性发展机制。章校长坦言,学校文化是师生发展之魂、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生成长之根、教育质量是学校立足之本,新办学校首先要理性思考和有效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有把根本性的问题想透了、落实了,才能快速站稳脚跟,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二是“突破”,就是如何突破传统管理和育人思维的瓶颈,实现创新育人。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人格完善、具有未来素养的新时代少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学校管理机制和育人方式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章校长所阐述的这两点,也正好契合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求是启真、修远日新——

“求是启真”是要尊重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尤其是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教育真理,立足当下、做好当下;

“修远日新”表达了长远目标的规划和对“突破”的渴望,教育要发展、要更好地面向未来,必须有未来的眼光、创新的意识、敢于突破的勇气和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境界。

双减: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可以说是一所“双减”政策下诞生的新学校,学校将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减负高质”打造老百姓家门的好学校? 

章校长回忆起2021年1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一个观点:当下的教育改革,亟需做减法的智慧和勇气。因为很多方面已经过于“臃肿”,偏离了教育的初心。

他说,关于“双减”,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回归”:孩子要回归到“成长”本来的样子,教育要回归到“育人”的本来面貌。当教育被一些不利的因素裹挟、朝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可能会撼动事业的根基,所以“回归”是必须的。“双减”政策是实现“回归”的有力举措,成效显著,但这是一个系统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还会存在一些阻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想到的第二个词是“育人观”:我们把什么放在“育人”工作的最重要位置?有怎样的育人观就会有怎样的育人行为。“双减”之前满大街的学科培训机构,以及疲惫不堪的学生和家长,都说明“育人观”出现了偏差。只有把“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这一教育价值观放在首位,才能把党中央的各项教育政策领悟好、落实好,包括“双减”工作。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把“时间、空间和价值观”确定为育人的关键“三要素”:“时间”意味着生命生长的规律、“空间”意味着生命成长的环境、“价值观”意味着对生命成长核心理解和追求。章校长认为对这三要素的理解和把握,决定着教育的生态,决定着青少年成长的品质。

章汉平说,“双减”绝对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要在“减”过重负担的同时,探索更多“增”综合素养的可能性,这是每一所学校必须要出色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作者:记者 徐文杰 余琼雅 骆一格 朱浩闻 主持人 夏煌磊 设计 高英  编辑:徐文杰
另外,城市学院将联手省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和院校专家对附属学校的重大教育科研项目给予引领和支持,包括“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构建学校特色的综合评价体系“新鹰能量盒”以及开展“未来课堂实验室”的研究。“儿童立场、家国情怀、未来眼光”是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将努力为周边百姓提供美好教育的服务。”校长介绍,城院附校是拱墅区人民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位于上塘街道树人街18号,占地40亩,办学规模为36班,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