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家庭教育的那些事,政协智库专家为你开讲
发布时间:2021-10-28 14:51:45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你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

“希望他可以热爱且积极地生活,谦虚好学,成长为一个独立自强的个体。”

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孩子未来最深的期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是父母们的一堂“必修课”。

10月23日下午,由杭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杭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文澜大讲坛·市政协委员系列讲堂——家庭教育十讲”,在杭州图书馆读者交流区正式“开课”。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充分利用政协智库资源,邀请了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资深教育人吴志坚博士作为主讲嘉宾,让他来讲一讲孩子家庭教育的那些事。

“我是一路靠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考了研究生,后又攻读博士学位。所以在我最初的想法里,只有读书,才能搏出一个好前程。”讲座刚开始,吴博士首先讲述了他和儿子在学业上“博弈”的故事:一个是苦口婆心地劝解孩子继续考研深造的父亲,一个是向往自由、渴望独立的儿子。在两者观念发生碰撞且又各不相让的情况下,吴博士说,他最终选择了听从儿子内心的想法,放手让他去描绘自己的人生。“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急功近利,分数代表的意义,不是教育的全部。”

在吴博士抛砖引玉的讲述里,“教育十讲”第一讲开启了:“优等生”,怎么培养?——谈家庭教育中的三个“迷思”。

对于家长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现场主要讨论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焦虑。吴博士认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 “迷思”:一是“成绩不好没前途”,二是“学习要靠抓”,三是“孩子从小要适应环境”。

“今年7月‘双减’政策后,我就怕自家孩子因为彻底放松下来而影响升学成绩。”现场一位家长说,每每看到孩子回家后,已经减半的家庭作业还要拖拉完成,没有额外加做练习的样子,就比较着急。而且为孩子做作业的事,他和女儿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听了这位父亲的讲述,在场其他家长也表示有同样的感受,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结合大家的感受和建议,吴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为人父母,谁都担心自己孩子被甩在后面。近些年,学科类校外教培机构兴起,让很多孩子学业负担过重,也让很多家长为之焦虑,很多家长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甚至身心俱疲。”

吴博士认为,无论是家长安排的题海战术,还是愿意让孩子彻底放松,或是像过去一样送孩子去补习班,深层次的都是家长找途径“逃避”亲自陪伴孩子。当家长拿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时,就会有无限种过周末的方式。比如陪伴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陪着孩子去体育场踢踢球,陪着孩子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都是丰富假日生活的好方式。

“孩子的终生幸福和在校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对成绩过分的追求反而会伤害孩子,最终破坏孩子的幸福;学习的关键在于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关键在于幼年时期有一个充满爱、适应孩子的环境,强行要求孩子适应环境不仅不能达到目标,反而破坏了孩子的适应能力。”

这些话题都触动了家长的痛点,现场讨论互动热烈。家长们纷围着吴博士继续讨论和请教,并热切地期待下一次家庭教育讲座。

作者:记者 韩中美  编辑:首席编辑 张晶
吴博士认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迷思”:一是“成绩不好没前途”,二是“学习要靠抓”,三是“孩子从小要适应环境”。家长们纷围着吴博士继续讨论和请教,并热切地期待下一次家庭教育讲座。现场主要讨论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