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第二届腊八论坛召开 热议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18-01-23 17:22:42 Tue  来源:杭州网

 
主旨论坛围绕“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展开

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演讲

    杭州网讯 灵隐寺的腊八粥,这两天又陆续送到了我们手里,而除了送粥,灵隐寺还积极推动腊八成为一种文化,不仅让“腊八节习俗”相继成功入选杭州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积极参与学术文化交流。

    1月22日,由灵隐寺、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腾讯主办,杭州市委统战部指导的“第二届腊八非遗论坛”在西子湖畔举行,文化学者、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政府官员等齐聚一堂,以“腊八”为例,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腊八习俗扩展到非遗文化传承

    2017年,第一届腊八论坛引起了社会对传统节日的广泛热议。在此基础上,今年以“传承文化自信,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继续开展第二届腊八非遗论坛,深入拓展内涵,把研讨主题从“腊八”扩展到了“非遗”。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以“文化自信与城市软实力”、“‘非遗’与一个城市的文脉”、“如何让‘非遗’活在当下”等话题分别进行演讲,重点以“灵隐腊八习俗”为例,分析非遗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以及非遗与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紧密联系。

    向年轻人展示腊八非遗文化

    灵隐寺的光泉法师在讲话中表示,腊八粥传递着传统文化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感恩众生成就的温暖。他强调,“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并挖掘我们深远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保持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灵隐寺注重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民俗节日的关注,近年不断尝试创新与新媒体合作,说好腊八故事,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传统节日。

    过日子就是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教授孙逊对文化的理解很接地气,他说,“文化不仅是高大上的形式,它还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人的血脉和肌理。”他觉得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喝腊八粥就是我们的平常过日子方式,就是文化。

    中国民俗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顾希佳认为,腊八粥虽近似八宝粥,但其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腊八粥有互赠文化内涵。他说,当下杭州的腊八粥还只是以灵隐寺为代表的部分组织在赠予,他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杭城老百姓相互间赠予腊八粥的景象,因为腊八除了是佛教节日以外,还是汉族传统节日,腊八敲杆、除尘、祈福的习俗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俞永明和光泉法师为非遗实践基地的学校授牌
 

    文化传承需从实际做起

    在接下来的非遗主旨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们还进行了圆桌会谈,他们围绕“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从非遗的保护和创新两个领域展开讨论。通过挖掘腊八历史、分析非遗特点,以及和西方节日进行对比后,他们就非遗如何与主流生活和现代人价值观融合,提出了关于传统节日设置、推广方法、表现形式、活动组织等的意见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饱含深情得提出要守住我们的根与魂。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俞永明建议,“传承文化自信,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做起。”

    此外,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俞永明和灵隐寺的方丈光泉法师,在论坛上共同为非遗实践基地的学校授牌,杭州高新实验学校、杭州卖鱼桥小学、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和杭州学军中学获牌。同时,此前举办的腊八豆拼画比赛也在现场进行了颁奖。记者了解到,灵隐寺近年以腊八节为契机,走进杭城不少校园,举办“幼小生腊八豆拼画比赛”,让腊八文化走进校园,在孩子心中播撒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另据了解,来自省内外文化系统、教育系统以及杭州市知识分子联谊会、杭州欧美同学会等人员也共同参与了论坛,他们共同交流,希望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的非遗文化复兴起来,并在海外也进行一定的传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记者 徐文杰 洪明思 实习生 谢绍群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