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杭州内河管理处义桥所。
河道上来往的船户。
市民代表登上运输船参观,图为市民代表在拍摄船户的午餐。
市民代表在拍摄水运全景。
杭州网讯 如果不是今天的这趟体验活动,张胜贤很难想象平时随手就能买到大米、食油,大部分是“走水路”来到杭州的。超过30000人每天在这条水道上来回穿梭,为杭州人民源源不断地运来这些生活必需品,而他们自己就生活在这些船上,过着完完全全的“船生活”。对他们的敬仰,用句最应景的话来说,那真是——有如滔滔江水……
3万船户 承担着6000万吨货物输量
杭州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由钱江、运河、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九个港区组成,岸线长约6.4万米,生产用泊位1326个。截止2009年底,杭州航区共有水运货运企业38家,客运企业48家,还有个体水上经营户2500余家,单纯水上运输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正是这三万人,负责着杭州全年水路6672万吨的进出量。其中进口3394万吨,主要来自上海、江苏、长江中下游,以能源和生产生活必需物资为主;出口3278万吨,以矿建材料为主,不但支持着杭州本地的基本建设,而且还输入加湖绍、上海、江苏等地,为长三角发展提供支撑。
在走访内河航运的时候,杭网记者采访了来自江苏盐城的船老大蔡陈鲲,蔡陈鲲的这趟生意是从安徽运铁矿石到杭钢。当记者问到“水上生活和陆地上生活有什么不同“时,他停顿下来想了一想,回答说:“船上生活更稳定,更安静。”走遍整艘船,看到船舱内的厨房、厕所、休息室、活动室一应俱全,船内还安装了发电设备,平时的生活用电可以自行解决,这样的水上生活的确比过去好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很稳定,一条船拉一趟货,20天的时间,净收入有三四千,比我下岗前的收入稍微好一点。” 船老大蔡陈鲲的笑容很是满足。
水上运输 让低碳生活来得更美好
在杭州内河义桥所,杭州市港航局运管处处长胡云涛向我们介绍说,大家不要以为内河航运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每天都在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吃的米、烧菜的油、取暖的煤炭等等都是借助水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
内河航运虽然相对速度较慢,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小、污染小、运价低廉的明显优势。胡处长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要形成同样的运输能力,公、铁、水的基础建设投资比为7:3:1;完成同样货运量,公、铁、水的运输成本比为5:3:1,能源消耗比为9:3:1。500吨级航道年通过能力可达5000成吨以上,远超一条干线铁路运量。通过发展内河航运,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能耗、节约利用土地、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符合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
“杭州一年超过6000万吨的水上运量,如果由公路承担,以50吨的自卸车计算,每年至少增加120万车次的车辆(还不包括放空驶行),每天至少增加3000多辆车,对道路的损坏、污染、拥堵、安全等影响可想而知。杭州拥有的优良的水运资源是我们的自然优势,这将对我们打造低碳城市大有作为。” 提起杭州的内河航运,胡处长流露出满满的骄傲和自信。
市民代表李存修被人称为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他同时还是一名作家、教授、翻译家,这次他努力争取走访水运这个机会也是为自己将要撰写的《大运河》积累素材。他说自己走过中国的许多运河,在他看来,杭州的大运河是保留得最好最完整的,是最鲜活的。
相关链接:
杭州内河管理处义桥所前繁忙的水道。
义桥所内的便民超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运上水路不通的时候,船户们就要靠这里的油盐酱醋过日子。
一艘运沙石的运输船。
运输船的驾驶室多设在船尾,比装货的船头要高,也便于操控船只。
相关链接:
来自江苏盐城的船老大蔡陈鲲。“我们的收入也很稳定,一条船拉一趟货,20天的时间,净收入有三四千,比我下岗前的收入稍微好一点。”船老大蔡陈鲲的笑容很是满足。
蔡陈鲲的驾驶室。
拖船是船队的“火车头”,这是拖船的大马力发动机,占据了船舱里的大部分空间。
船上的其它用电,除了由发动机提供外,有些船户采用了更环保的风力发电机。
相关链接:
对于船户们说,每一趟运货,就是一段“慢生活”。
如果不是船舷上一排轮胎,这炊烟与陆上并无二致。
舱内饭桌上的饭菜更是看不出差别。
船仓内还有台电视机。
午休的时间,一名船员正躺在舷窗后面看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