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除了《湖心亭看雪》,张岱还写过一篇《湖心亭》。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梦寻遗迹,建亭其上,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数年寻圮。万历四年,佥事徐廷裸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 清《续泛槎图》 《湖心亭看雪》收录在《陶庵梦忆》一书中,《湖心亭》则收录在《西湖梦寻》一书中。两者有何区别? 看雪一文,叙事是主线,在叙事中写景。而湖心亭一文,则以写景点为主,概言其兴衰更替,历史变迁,以及,带有强烈个人体验和审美的景致描写。 言变迁让读者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描景致则将读者代入到张岱游玩时的时空场景当中,读之身临其境。 从《湖心亭》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明代,湖心亭曾经有一个“恐滕王阁、岳阳楼无甚伟观”的清喜阁。 可惜,今已不存。要不然,湖之北岸有保俶塔,湖之南岸有雷峰塔,加上湖心的清喜阁,以及湖东吴山上的城隍阁,整个西湖的天际线将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而世人也将多一个湖中瞰湖的胜地。 张岱在青年和少年时代,曾长期寓居西子湖畔,整日纵情湖山,吟风弄月,与朋友诗歌饮酒为乐。张岱自述其祖父在西湖有别墅寄园,其本人曾在灵隐寺旁的岣嵝山房读书。 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清 容光堂摹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上半生的浮华,终究化为下半生的苍凉,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梦想的乐园西湖。 晚年的张岱,在颠沛流离后归于平淡,昔日生活的点点滴滴萦绕脑海,回忆如电袭来。张岱提到,夜气方回,鸡鸣枕上,拂晓时分,往事总如梦。 于是,张岱一梦再梦,在著史之余,用那支刚写完《陶庵梦忆》的妙笔,来缅怀并保有那个带给他无限欢愉并滋养其性灵“完全无恙、端然未动”的西湖盛景。 1671年的农历七月半,中国散文史上最出色的“导游词”,中国“导游词”中最出色的散文,《西湖梦寻》因此而诞生! 对于一部几乎可以辉映古今的伟大散文作品来说,说是导游词,隐含了对张岱先生的某种不敬,所以打双引号。 请原谅我作这种类比,因为我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钟情于西子湖的朋友们,除了惊叹于眼目所见湖光山色之美,更能体味陶庵先生笔下不一样的西湖杭州,同时,还能欣赏篇章之美。 清乾隆15年(1750)杭州文昌阁刊印 西湖佳景全图.湖上扶摇子辑 请允许我稍稍摘录《梦寻》中的吉光片羽: ①此地群山屏绕,湖山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观其影。西望罗刹江,若疋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西湖梦寻·北高峰》 ②“醉白”,在茅家埠,今改吴庄。一松苍翠,飞带如虬,大有古色,真数百年物。当日白公,想定般礡其下。《西湖梦寻·醉白楼》 ③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藤萝冒塗,走其下者,人面皆绿。《西湖梦寻·集庆寺》 ④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少年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西湖梦寻·苏小小墓》 ⑤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西湖梦寻·九溪十八涧》 ⑥余以湘湖为处子,腼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西湖梦寻·明圣二湖》 清乾隆15年(1750)杭州文昌阁刊印 西湖佳景.两峰插云 湖上扶摇子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