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当世界湿地日“遇见”杭州 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举行
发布时间:2023-02-02 17:15:26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今天上午,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林业局承办,杭州市林业水利局、西湖区人民政府具体协办。

国家林草局、浙江省政府分管领导,杭州市领导,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单位负责人、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负责人、湿地保护管理人员,湿地公约常委会国家驻华使节,相关国际组织和社团以及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中,市领导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作了题为《山水相融 人水相亲 打造最忆江南的湿地城市》主旨演讲,介绍了杭州湿地保护修复成果,并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更好地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人间天堂别样精彩,以“湿地水城”展现“杭州之美”,以“诗画天堂”彰显“浙江之韵”。

湿地保护,中国进入新阶段

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我国再次新增北京延庆野鸭湖、黑龙江大兴安岭九曲十八湾、江苏淮安白马湖等18处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面积764.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

据介绍,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十三五”期间,安排中央投资98.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53个,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余个,修复退化湿地面积46.74万公顷,新增湿地面积20.26万公顷。去年,《湿地保护法》施行,我国湿地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新阶段。

活动当日还发布2022年度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成果。结果显示,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湿地总面积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水质呈向好趋势,水源补给状况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有所提高,分布有湿地植物2391种。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明显,黑龙江、湖北、山东和海南等地的退化湿地得到有效恢复。

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活动缘何落地杭州?

答案其一:

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杭州与湿地相融共生的文明史。杭州湿地的灵魂就在于湿地和城市是和谐共生、浑然一体的。湿地与城市的历史文化高度融合,无数像“最忆是杭州”这样传颂千古的诗歌就是对杭州深厚湿地文化的回味和感慨。

江南烟雨的西溪湿地、晴好雨奇的西湖诗篇、楼观沧海的壮阔钱潮、水墨实景的富春山水、峰峦叠嶂的千岛画卷、候鸟成群的江海湿地。杭州湿地资源极为丰富,“三江七湖一河一溪多点”是杭州湿地的基本格局,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人工湿地5大类型。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成就了13.43万公顷的大美湿地,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8%。

在全球湿地生态格局中,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全球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鳽在千岛湖繁衍生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在余杭南湖惬意栖居。鸳鸯成为“新杭鸟”在西湖安家落户。北湖草荡成为263种鸟类栖息的家园。共同谱写着生动的“自然密码”。

答案其二:

西溪模式: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

在杭州主城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处,有一块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的湿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然而,在二十年前,城市西进的脚步一度欲掩埋这里。

十八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与发展的天平里,选择的砝码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深扎根变得明晰。

杭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制订首轮湿地保护规划、创建全国首个湿地国家公园、通过了湿地公园管理保护立法、设立了中国湿地博物馆、连续三届组织国际湿地论坛、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杭州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实践活动。

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认为,西溪湿地的保护利用,为21世纪全球城市湿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自2002年以来,杭州相继实施了西湖、西溪、运河综保工程等,市林水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加快推进,同时牵头申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创建了国内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西溪湿地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杭城之肾”。杭州找到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合理利用双赢的湿地保护“西溪模式”。2015年,全球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标准推出,杭州西溪湿地模式对推动整个《湿地公约》工作的发展,尤其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其三:

20年的接续奋斗:杭州向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稳步迈进

2022年是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启动之年。杭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围绕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决策部署、市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创建任务要求,以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加快打造湿地群落,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生态保障。到 2025 年底,全市湿地率不低于8%,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全面达到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指标要求,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2022年4月18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会议,发出动员令,以国际标准为引领,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壁、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理念,加快形成新时代美丽杭州的鲜明标识。为高水平建设国际湿地城市,市政府成立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林水局),形成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工作机制。

高位推进,吹响创建工作“出征号”。“高水平的顶层设计”指导“高标准的执行推进”是关键。杭州印发实施《杭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创建任务、目标及责任分工。加强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实施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出台了全国首个湿地公园管理保护条例,审议通过《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细化了对“一般湿地、小微湿地”的保护举措。加强生态补偿,出台《杭州市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让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价值。

锚定目标,吹响创建工作“集结号”。开展古湿地修复,实施湘湖、铜鉴湖、阳陂湖湿地修复提升,重现千年湖景古韵和湿地风貌。铸就湿地生态屏障,新增钱塘大湾区、富阳阳陂湖和淳安千岛湖金竹牌3个省级重要湿地,开展小微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创建18处,将湿地保护率从51%提升至63%,实现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苕溪和京杭大运河全域保护。传承湿地传统文化,保留湿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建筑,挖掘和保护蒋村龙舟胜会等非遗传承,融入到湿地文旅活动中,得到活态的传承,再现当地淳朴民风。

如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萧山湘湖湿地、余杭三白潭湿地、淳安千亩田山地沼泽湿地等6处湿地被列入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已成为杭州湿地保护最鲜明的标识。

下一步,市林水局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推进全球同类型湿地保护的创新与实践,展示湿地修复的特色和经验,探索人、城市与湿地共生共荣的杭州模式,全力打造杭州湿地保护的典范,为谱写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湿地新篇章贡献林水力量。

作者:记者 吴燕 陆炳旭 摄影 王川  编辑:徐文杰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