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干净利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总是洋溢着极富感染力的笑容。这位来自津巴布韦的年轻小伙,就是米莱(Tungamirai Eric Mupona)。来到杭州五年,他与这座美丽的城市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当代‘马可•波罗’打卡杭州”系列视频,将视线聚焦在很多在杭州的“国际居民”身上,这次我们把镜头对准了米莱。通过镜头,米莱向大家讲述着他与杭州的不解情缘。
从小热爱中国的“优秀青年”
高中毕业后,米莱就毅然来到中国留学,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科技学院度过了他的本科生时光。
来到中国的原因,离不开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吸引力。米莱坦言,“有一年放假,我在首都哈拉雷叔叔家的电视上,看到了成龙演的功夫电影,还有不少关于中国山水的纪录片。”自那时起,来到这个迷人的东方国度的想法就在米莱心中悄然生根了。
痴迷功夫的这位“歪果仁”,在学习领域的成就也是“功力不凡”——他本科的专业是应用物理,在学习上,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向上。本科阶段连续四年位居班级第一,发表SCI论文两篇,主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项,并多次荣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奖项。
杭州之于米莱,是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认知和思考的城市。在米莱的书架上有着厚厚一摞阅读材料,有《吾国与吾民》《杭州民间外交外宣在行动》等等。其中有一本书很有趣,叫《杭州有意思》,“我读了之后发现,杭州比我眼睛看到的有意思得多!”米莱笑着说。
拥有一颗公益之心的“洋雷锋”
看着米莱的“外国人”形象,你可能很难想象他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志愿迷”。
“我喜欢做志愿者,我在我的国家就经常参加志愿活动。”每逢节假日,他会在杭州最繁华的延安路和平海路交叉口做志愿者,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当起了“最美人墙”。他也会前往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静怡社区,为社区的志愿大妈们开小“小灶”上英语课。类似的志愿服务不胜枚举。一件“红马甲”成为了米莱春夏秋冬的必备服装,“洋雷锋”的名号也在留学生圈子里广泛传播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米莱还是杭州亚运会十大“城市文明礼仪之星”之一。“运动不分国籍,亚运会我们非洲人也会看。而我作为志愿者,为大家服务、传递爱的这份心是不变的。”他表示。
积极融入社会、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他的普通话水平也突飞猛进。他还以自己的方式促使更多外国学生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2019年3月,米莱结合自己的经历,创建了“留下带路-APL”国际公益服务平台,在留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组织更多的外国友人参与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多交流、多分享。
说起“留下带路——APL”这个名字,米莱显得很兴奋,他说“APL”是英文Abroad Path Leaders(在国外开辟道路的领导者)的缩写。“留下”二字是双关,既代表APL的起点在留下地区(杭州市西湖区),又有将外籍人士留下的含义。而“带路”则意为要做外籍人士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带路人”,带他们参与到志愿服务、社会活动、文化融合中去,同时,也揭示了该项目成立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
积极探索中非文化交流的“领路人”
“我想要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交流活动的过程中,米莱越发坚定这个想法。本科毕业后,他成功申请了浙江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同时继续着他在杭州的旅程。
“杭州的风景特别美,西湖和大运河是我最喜欢的景点。”米莱趁着在杭州生活的这些年,见识过了许多秀美的风景,也更加了解杭州浓厚的历史底蕴。每当他在杭州留下一个足迹,他都会把当时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到社交网络上,通过拍照片、录视频的方式,把杭州的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评价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而除了秀美,宜居也是杭州的一大特点。“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国际化氛围十足,能够让我尽快融入杭州生活。”在米莱看来,杭州发展很快,充满了开放与包容,为各地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体验。
经过这几年在杭州的生活,米莱对杭州也有了两点最直观的感受。一方面是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房屋建造到道路修缮,杭州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杭州的数字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生活中使用,居民们都能够享受到非常高效的数字生活。
谈及未来,米莱说想继续留在中国,促进中非两国文化交流,服务两国贸易往来,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非洲留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平台,让他们可以在中国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