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杭州下城区全民启动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在小区内每300-400户设置一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由垃圾分类专管员监督、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每1000户设置一处24小时开放的误时投放点,但由于误时投放点缺少监管,那儿的分类质量往往不太好。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去年11月下旬,下城区联合5家集成商和2家民营企业,开发了可以提高误时投放点垃圾分类正确率、对乱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溯源的“黑科技”,并与近期选定了下城区7个街道的7处24小时误时投放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点。
这些神奇的“黑科技”究竟如何运行?近日,记者前往其中2处体验了一番。
文晖街道新德佳苑:AI人脸识别 5G网络传输社区后台
这个24小时误时投放点的试点改造,由中国联通完成。这里放有2个其他垃圾桶和2个易腐垃圾桶,还有1个有害垃圾桶。中间有一个识别屏,人一靠近,识别屏上方的AI人脸识别系统会自动开启,随后垃圾桶的盖子就会打开,每次打开和关闭的时间设置在29秒,速度还挺快。
“联通5G无线网络传输,通过红外感应技术,让居民在无触碰的情况下,就能开箱投递垃圾,同时具备防夹手功能。”杭州联通下城区分公司副总经理陈亮介绍。
当时,正好有市民走过,把一袋垃圾投入易腐垃圾桶内,垃圾桶盖上后,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此次垃圾投放不准确。”
陈亮解释,垃圾桶内安装了AI智能、红外光谱等技术,先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拍照,再对垃圾投放是否准确智能识别并提醒。“整个投放过程中,相关数据后台会及时记录。包括投垃圾人的面部照片、投进垃圾桶的垃圾照片、自动识别出来的是否分类准确等信息,这些数据都会第一时间传送给社区工作人员看到,一遍追溯投放人。”
记者还发现,这个点上的垃圾桶下方都装有滚轮。也就是说,可根据小区的情况,随时移动24小时误时投放点的位置。
天水街道戒坛寺巷社区:机械手二次分类垃圾 准确率在60%以上
这个误时投放点由中国移动完成改造。和星都嘉苑一样,这里也是人脸识别开桶,垃圾桶也能通过AI智能、红外光谱等自动识别垃圾,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社区。
不同的是,这里的垃圾桶分成两层,居民投入垃圾后,垃圾先到了第一层,进行自动拍照以及识别,如果识别到分类不准确,垃圾桶内的机械手会进行二次分类,同时在显示屏上提醒居民本次投放错误。
记者现场体验发现,当有人把一袋垃圾放入易腐垃圾桶内之后,机械手就会自动将混入其中的饮料瓶拿出来,放到了其他垃圾桶内,实现垃圾的二次分类,杭州移动武林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机械手二次分类是共公司最新开发的技术,目前,分类准确率在60%以上,以后,随着技术改进,准确率会再提高。
另外,显示屏还会实时显示当天桶内的垃圾总量、投放次数、投放人数等信息,当桶内的垃圾已满时,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清理。
今年下城区将改造200余个误时投放点
“比我们想象的要好,7个企业基本都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尽量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二是对于投放不准确的垃圾,可以追溯找到当事人。”下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副主任杨国宝表示,目前下城区8个街道71个社区已基本实现全域定时定点,开展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点分类情况比较好,准确率基本已达到了80%以上,“但误时投放点因为没人监管,情况就差很多,准确率基本只有30%左右。”因此,2020年下城区要通过技术手段总共提升改造200余处24小时误时投放点,提高分类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