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 杭州“临时的家”邀市民前来参观
发布时间:2019-06-19 18:23:13 Wed  来源:杭州网

有温度 十七载不抛弃不放弃

据了解,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这两天除了小武,还有一个人也要回家了。在救助站一角,杭州网记者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老刘,今年42岁的老刘与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与即将回家的老刘交谈

2001年11月19日,老刘由南星桥派出所送至当时的名为“杭州市收容遣送站”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在那前后,他其实已经有过多次被收容遣送的经历。当时医院的临床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俗称“痴呆”,经过多次反复问询、查找,都无法确定他的准确身份信息,2003年7月29日,老刘被安置至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杭州市福利院工作人员照顾老刘生活起居

在这漫长的17年间,市救助管理站与福利院一直没有放弃对他身份信息的查找。除了照顾好老刘的日常生活起居,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时常留意老刘的细微异常言语和行为,期待发现有关他身份信息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在福利院也掌握了一些有用信息,例如老刘说了几句以往没有说过的话、写了几个从未写过的字词,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福利院甄别查询。从救助管理站到第一社会福利院,来回车程是2个小时,而救助站业务科的甄别寻亲工作人员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跑了17年,很多同志已白发换青丝,尽管一次次地失望而归,却依然执着无悔。

老刘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今年三月份,在市救助管理站与福利院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工作人员从其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整理出了他的家乡为江西宜春高安市,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辗转联系上了老刘的父母。

杭州市救助管理者站寻亲团队现场甄别查询老刘的身份信息

17年的时间,老刘从正值青春的青年小伙,变成了鬓角发白的中年人。通过精心的照料,老刘的智力得到了锻炼,也变得愿意与人交流。在现场,老刘还清晰地告诉杭州网记者,自己的家中有兄弟,甚至连兄弟的名字都能一一道来。与亲人分离长达19年,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不幸与苦痛。好在幸运的是,像老刘和小武这样的“流浪者”遇到了杭州民政的工作人员,正是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和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单位的坚守之下,他们才能一个又一个踏上回家的旅程。

杭州市福利院工作人员教老刘算数

近年来,寻亲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在杭陷入困境的人员寻亲返家,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数十年如一日在做的工作。据统计,今年1月-5月,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786人次,帮助返乡1134人次,切实维护了在杭最艰难、最边缘人群的基本生存权益。今后,每当提起杭州这个“临时的家”,“温暖”二字一定是最贴切的代名词。

 

作者:记者 夏煌磊 通讯员 潘辉  编辑:徐洁
6月19日,是全国第七个救助管理机构公众开放日。今年开放日的主题是“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旨在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助力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