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重磅!浙江职称制度大改革,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发布时间:2018-04-09 15:02:07 Mon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职称改革工作,可以说和很多人密切相关。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达到530多万人,职称制度这个“指挥棒”是否科学,关系到人才队伍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4月9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浙江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情况。此次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亮点?我们今后的职称评审通过这次改革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优化职称专业和层级设置,提供人才评价服务。

    浙江省的职称改革工作实施30多年来,29个系列设置一直没有变化,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人力社保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程爽介绍,此次全面深化改革,浙江省提出优化职称专业,对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特点的,增加评审专业。

    如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我省的发展,将会集聚大量人才和企业,职称专业设置必须紧跟需求,提供人才评价服务。

    原有未设置正高的11个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设置到正高级。

    下放评审权,单位、行业自主评审。

    原来的职称评审权集中在政府部门,用人单位话语权不够,评价方式单一。

    从2014年高校职称改革开始,浙江已经进行了新一轮的职称改革新的探索。提出向用人主体放权,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人才智力密集的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评审;向行业放权,推行工程领域社会化评价;下放权限的同时,注重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如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将集聚一大批世界前沿的优秀科学家,最好的评委就是他们自己,要将职称评审权直接放到单位,帮助其实现超常规发展;浙江省在工程领域的社会化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将依托成熟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把企业的薪酬待遇、技术要求、市场销量等综合纳入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

    完善评价标准,“干什么、评什么”。

    原有职称评价标准中,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论文,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浙江省提出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对论文要求从工作和岗位实际需要分别对待,根据不同行业坚持分类评价。

    对不同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比如,注重对行业发展规划、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实验报告等成果形式的评价,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绿色通道,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从业档案。

    以前一些学历不高、没去评过职称但实际能力强的人才,缺少足够的成长通道。浙江省提出打破资历限制,对取得重大“标志性业绩成果”的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给人才“一鸣惊人”的机会。

    新引进的海内外人才、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浙江合法就业的外籍和港澳台人才,今后不仅都可以参加职称评审,甚至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业绩,破格评审。

    另外在人才信息化建设中,过去职称评审中,学历造假、专利冒名、论文代写等情况时有发生,评审材料繁琐,一定程度影响了人才正常的科研教学活动。为此,我省提出,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紧密结合,推广职称电子证书,加快人才数据库、职称评价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职称信息化服务和监管。

作者:记者 刘文昭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