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重构生态!这场论坛将探讨人工智能与STEAM教育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9-11-14 22:56:53 Thu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正带给教育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发生在高屋建瓴的架构层面,更真切地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可观、可感、可以碰触的体验:今年寒假,拱墅区每个中小学生都可以在手机上打开微信小程序,用自己的学籍号登录,查看自己的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了,这份测试报告不仅涵盖了每个体质项目的测试情况,还能让每个学生了解近3年在区、学校、年级、班级间的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这一体验的实现,得益于拱墅区自2014年构建的“拱墅区校园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管理平台”。多年来平台记录了拱墅区每年在校几万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全区积累了30多万条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基本构建了区域学生的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

11月13日,“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2019人工智能与STEAM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杭州市拱墅区成功举办。

相关负责人介绍,论坛旨在探索智慧教育大脑模式,聚焦教育大脑与智慧教育的开创性、引领性研究,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论坛还将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与STEAM教育智慧和力量,拓展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视野,展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成果、STEAM教育丰富案例、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新成果,探讨教与学方式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局和教研室的相关负责人、教研员,中小学校长,负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主任以及教师代表500余位共赴思想与实践并行的盛宴。

论坛开幕式上,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书评,介绍了杭州市在人工智能教育与STEAM教育,以及依托丰厚的西湖、大运河等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情况。

教育大脑和人工智能:为未来教育做好准备

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作为此次论坛承办方之一,呈现了“让学生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展示了学校致力于培养有中国心、世界眼、国际情怀、有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终身学习者的课程体系。

陈民仙校长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学校要重新审视在AI时代下,什么才是学生应发展的核心能力。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创建者呢?很显然,“知识中心主义”将会逐步淡出教育的舞台。人工智能时代下,机器人对于事实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将比人类更好。因此,“学会学习”将比“学了多少”更为重要。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路在何方?

论坛上,剑桥大学的刘芊博士立足自身在中英两地多年的教育观察和实践,分享她所理解的课堂上的创造力,并以“对话”视域,重新审视科技在创造力培养上的作用,构建科技、对话、创造力三维一体模型,支持我们思考、实践如何让科技深度融合于教学,赋能于对话,从而支持学生创造力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雍潜指出,在未来教育的变革中,人工智能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强“政企学研”多方合作,协同推动教育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建立教育人工智能示范点,探索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模式。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建筑大学秦建军副教授则认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能否可持续还取决于:人、理念和内容。

据介绍,目前拱墅区初中英语等九个学科,已被列为试验学科进行试点,依托区、校级全面开展教师研训,发挥学科工作室、名特级教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借助托拱墅区网络研修平台,教师积极开展交流、共享、互鉴,共同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STEAM教育:一种新型素质教育

这些年来,STEAM教育在教育圈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台南大学林奇贤教授认为,STEAM 教育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智慧型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它不是简单的实践课程、互动教学课程,而是一种融合多个学科,需要进行多维度顶层设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  林奇贤教授同时认为,STEAM 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通过整合为学生提供逼近真实、富有现实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高阶思维与积极情感的投入,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情意方面的能力。

STEAM强调将跨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鼓励孩子们探索生活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并运用学习到的科学、技术、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它不关注结果,而是注重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力、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构成了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STEAM教育普遍被认为,将是学校学习方式变革的契机。

研学旅行:文化是魂,课程是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纽带在哪里?

一种观点认为,研学是学校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研学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传承为使命。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苏金良副院长苏金良介绍了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情况。苏金良副院长认为,根植课堂的研学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具有生长点的课程。大运河研学旅行课程立足学科教学,运用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打破学校分科教学的局限性,弥补学校教学动态性不足的缺陷。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据中国AOPA无人机研学实践课程研发核心成员马亚杰介绍,他们在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引入了研学导师机制,既引领学生学习,也帮助学生开拓眼界,还保护学生安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聚焦未来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洞察未来学校发展形态、走进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实施、分析STEAM教学实践案例、分享学生创新创意作品案例……11月13-15日期间,本次高峰论坛将持续进行。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通讯员 章文姬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