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白日香火鼎盛,游人如织 但你可曾见过夜色中 大殿窗棂间的一灯如豆 这里是杭州的“前生” 也是杭州之源 但你可曾在夜色中 闲坐亭下 闻几头稚鹅低鸣 听一泓冷泉泠泠喁喁 杭城之内,堪称" 古村 "的地方屈指可数,这个地名唤作"法云弄"的法云古村当是一处稀罕之地。之所以称古村,是因为这里就是杭州的“前生”:秦代钱塘县,是为杭州城市的最早源头,而法云弄一带或是这个山中小县的聚落和县治所在地。 现在古村前依然流淌不息的那条溪流,和三天竺下来的那一涧清流,史上并称为"钱源" (钱与泉两字古时相通),至飞来峰前合涧桥下合二为一。可见灵竺山水本是杭州之源。从"咫尺西天"照壁经灵隐寺山门、春淙亭, 一路西往法云古村,这是最近的大路。然而,现代旅游凭票入门的法则,决定了探访灵隐寺后这个古村的路并非一条捷径,能够抵达法云古村的路只有从三天竺绕道前往。 ▲法镜寺 三天竺长道蜿蜒,绝洞清流。古人曾说“下竺多古迹”,也只有向三天竺西行,在过往下天竺法镜寺时,才能顺道探寻莲花峰下那个有名的“三生石"故事。在一片漫坡的茶园尽头,一丛太湖石似的天然青石宛然兀立。 扪石寻古,摩挲字迹,清夜之下也能从石上读出唐代洛阳文士李源和洛阳慧林寺僧人圆泽两人历经前生、今生和来生的一段轮回传奇。 此时的“三生石”寂寥清冷让人由静而生很多想法。为什么是灵竺?当年洛阳这一僧一俗,相约十三年后的重逢为何选择杭州?对此,千百年求并无答问。 而这不解最疑又让人发散出诸多类似的猜疑:为什么是灵竺,走过万水千山的梵僧慧理为何独钟于此创建灵隐寺,終成杭州东南佛国的滥觞? 杭州最早的贡茶白云茶、香林茶为何独钟于此崭露头角,终成"西湖龙井"的先声? “月中落桂子,天香云外飘”,广寒桂雨为何独钟于此落下它最早的芬芳,终成今天的杭州市花?钱塘古县,杭州城市的“根”,又为何独钟于此萌发蔓生,传花结果,终成今天的人间天堂? 由中天竺法净寺附近右拐跨过一座石桥,穿过一方门洞,行经杭州佛学院,就到了或称“小西天”的法云古村西头。法云古村北倚美人峰,南枕那条古称“钱源”的长溪,呈西南至东北方向狭长分布,两头相距也就千米之遥,最是适宜姗姗而行。一条三纵排筑的青石板路,是古村的主干道。 ▲现在村里已没有了原住民, 一家顶级的酒店和一家温馨的茶馆,借助这里原有的形态和生态,为远近游人提供一种乡村文化的体验。 而古村的夜,最难得、最值得珍爱的是回归了大自然本原的那份幽静。走在青石板路上,看得见小巷深处的点点灯影,却没有璀璨华灯中的劲歌曼舞。 听得见行者过客的悠游漫步,却没有溢彩流光下的行色匆匆。不远处偶尔被惊起的几头稚鹅叫唤声,又让人恍然察觉有一股溪流正潜行于古村的夜深处:是钱源古溪,正呢喃着自然界恒古绵长的梦呓。 这份寂静幽深,才是这个古村落的真正内涵。法云古村的坐落,恰好就在灵竺山水的中心,灵隐寺、永福寺以及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等五大寺院环抱相拥,于是暮鼓晨钟之间,佛门的清净使这座古村也有了别样的意境。 虽然此地居民早已迁移他去,古村今晩的意象非复鸡犬相闻的过去,但因了五大名寺的护持和护佑,那份沉在心底、融入灵魂的安宁却是仿佛当年。 循看那股悄悄冥冥的溪流向东而行,不知不觉来到飞来峰下、灵隐寺前。此时夜空愈冷,人迹愈稀,灵隐正殿重门紧闭,悄无声响。于是这里会常有人赶在飞来峰下夜半时,择于水落风清羡鱼矶,看这泓溪水守望彼岸那古寺的长明灯,以期有一种心灵感悟。人道是那盏灯从未有过废熄,多少个漫漫长夜中,即使风狂雨骤,一灯如豆,泉声兀自相守,东流不息,尺水孤灯共担起佛家“传灯”的信念。 ▲森森古木间依然可见从大殿窗棂间透露出的红色灯亮,让夜行人心生一丝温暖。(摄影:云林一叶)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歇脚冷泉亭中,赏析一涧夜色,这幅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撰题的楹联,正好耐人寻味。灵竺一带向为游踪热门, 一年中的大半时间里,游人如织熙来攘往,所以冷泉亭更适宜静夜游赏。泉有言语,该静心而聆听,“冷泉”的意境也在夜深人静时。闲坐冷泉亭下,听那一路相随而来的溪泉在此冷冷喁喁,让人心绪顿生。清人杨叔怿有飞来峰一联说: “南高峰 ,北高峰 , 世事尽傥来,莫问峰来何处;在山泉,出山泉,人心先耐冷,才知泉冷几时。”正应了董其昌之问,而下半联更有意思:不论泉水是清是浊,也无论泉水时冷时热,重要的是人心先要耐得冷,方能觉悟泉自几时冷起。而换作白天在此,摩肩接踵之间,了无静听冷泉的氛围和心情,更遑论泉冷与泉热。 ▲冷泉亭 冷泉亭向东十几步远,又有壑雷亭。小坐在此,听那涧溪水声,赫然大异于前:从古村而来的这条溪泉一路潺湲低吟,至冷泉亭下更是荧荧渟渟,然而一到壑雷亭下,却忽然汩汩作响,仿佛有一种春水裂冰后竞流奔涌的冲动。苏东坡有诗说:“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这便是壑雷亭名称的由来。 ▲壑雷亭 哲人会说,冷泉犹如一记棒喝,直指那些热中富贵荣华、竞逐名利人。而静夜中的冷泉,给世人的意义又远不止此。就踌躇满志者而言,“冷泉”固然可以醍醐灌顶涤荡胸怀,对蹉跎失意者来说,若有片时冷落而甘于冷落,虽经漫长寂寞而耐得寂寞,这更是人生値得拥有的境界。王国维所论古时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冷泉的意境与此可谓异曲同工。 ▲冷泉(摄影:杭州宋乐天) 回看法云古村西隅那座杭州佛学院,正堂上达摩禅师画像旁也有一幅楹联:“三面青山自然成就般若道场;十方佛子恒愿荷担如来家业。”此时月上东山,弄影树梢,远山近水越显得冷峭静谧,冷到寒意透骨,静到只闻流响。佛学院三面青山,满天星斗,庭院深深又见一水月华。可以想見,佛家弟子置身这天成的一方净土中,屏挡尘世的喧嚣,洗涤内心的俗念,参悟"三生"的真谛,终得担当佛学的“恒愿”,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院中那一鉴清泉又未尝不是一种“冷泉”。 (摄影:云林一叶)恍然明白了“为什么是灵竺”那些种种猜想。那“三生石”畔的信守,东南佛国的滥觞,西湖名茶的先声,三秋桂子的萌生,也未必非得就在方圆此地。经得冷落,怀得淡泊,晓得牵挂,守得初心,何处不是灵竺!而钱塘小县这片山水,是杭州的“根”,更是一种“魂”一这方热土之所以能拥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活力和格局,其中必有不耽于一时小确幸的胸怀,必有不困于眼前路漫漫的执着,由此而从一个蕞尔钱塘走到了钱塘江时代。 法云古村的长夜是一道意味深长的风景,也是世人最值得拥有的好风景。 延伸阅读: 名山胜水佛文化:杭州的祈福圣地 一曲佛乐:《走天竺》勾勒出天竺路上的佛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