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他”的八十岁生日,屹立在钱塘江上八十年的钱塘江大桥迎来他通车八十周年华诞。 这座与杭州市民血肉相连的桥梁,这座你每天都会经过的桥梁,是中国由弱变强,直至今日实现伟大复兴的见证者。从他的身上你会想到什么?是他历经八十年风雨潮涌而依然神采奕奕的英姿?还是他所凝聚的几个时代的印记?他曾经遭受过的战火摧残和外敌欺凌?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转载杭州老铁路专家陈慈林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翻开他7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从另一个侧面感受他的伟大。 ---编者按 日本人修复钱桥前举行祭祀仪式从照片看,举行祭祀仪式是在北岸主持人宣读祭文 祭祀仪式举行中参加祭祀仪式的随军女以钱桥为背景留影 打下修复钱桥的奠基桩 上海某出版社文史专家陈先生,日前无意中发现了一组历史照片:几名日本人在钱塘江畔举行祭奠仪式。经熟知日本文化的友人辨认,这是日本人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修复钱塘江大桥开工前举行仪式。陈先生嘱我在他编辑出版的杂志型丛书----《民间影像》中,为这组照片采写一篇相关稿件。 70多年光阴荏苒,但日本人具体如何修桥,至今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却鲜见具体史料。当年的知情者也已相继谢世,如果再不着意挖掘,许多细节最终将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笔者接受陈先生委托后,费尽周折采访了当年建桥人来者佛的次子来光明、女儿来小兰。来氏兄妹向我提供了三份颇有价值的资料:茅老1963年发表于《文史资料选辑》第59辑上的《钱塘江建桥回忆》、来者佛1946年撰写的《敌伪对本桥之动态》和其长子来兆民2007年去世前完成的《<敌伪对本桥之动态>一文的研究并补充》。 这三份资料,从不同角度,勾画、还原了当年日本人修桥的大致轮廓,填补了该项史料空白。 来者佛手稿 经历过“水火劫难”的建桥技术资料,至今水痕犹存 1937年12月23日下午五时,随着一声巨响,为阻止日寇铁蹄南侵,茅以升先生协助国民政府国防部,炸毁了通车才89天的钱塘江大桥。 桥被炸的第二天,杭州就沦陷于日军。茅老炸毁自己主持修建大桥的悲壮故事,成为世界桥梁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典瞬间。 炸桥后的茅以升,悲愤交加地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五行缺火”指的是钱塘江桥的偏旁分别是金、土、水、木,独缺一个“火”字,“火”字一到桥被炸毁了)。并在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下铮铮誓言:“12月23日,敌军迫近杭州,本桥为我方自动爆炸,第14号桥墩被毁,五孔钢梁落水。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日寇攻占杭州后,为实现其继续南侵的军事野心,曾绞尽脑汁修复大桥。茅老的女儿、茅以升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曾在《人民政协报》撰文披露:“父亲造桥用了2年半,日本人修桥却用了7年多,好不容易修通了铁路桥,其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也临近了”。 来小兰告诉笔者,杭州沦陷后,因其父是当地人,所以能隐蔽在乡间。日本人动工修桥时,来者佛让亲戚到修桥工地打工,收集修桥动态。在敌人修通公路桥后,他还冒险亲自到现场察看,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敌伪对本桥之动态》一文,辗转寄送给在大后方的茅以升。 1940年已10多岁的来兆民,曾目睹日本人修桥的场景。他根据亲身经历,写下了《<敌伪对本桥之动态>一文的研究并补充》,披露了来者佛《敌伪对本桥之动态》资料的来源:“父亲刺探日军的情报途径是多方面的。他曾通过伪保长,把亲信安插到日军中去,如亲戚陈××;还把亲信安插到日军修桥工班中去,如黄沙虞村民韩阿校、蒋有凤等。1943年1月间大桥汽车道修复,日军准许行人过桥,父亲手持日伪政府发的《良民证》大摇大摆地过桥,看个仔细。《良民证》上的名字写的是来培祺。”可见来者佛的这份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抗战胜利后,茅老奉命修复钱塘江大桥,他在检查了大桥现状、查阅了缴获的日本人修桥图纸后,在《钱塘江建桥回忆》中的“战后修桥”章节中,记录了日本人修桥的一些情况。 综合上述三份资料,可以基本还原日本人当年修桥的过程。 茅老文章介绍,日本侵略军占据钱塘江两岸后,因修桥技术难度太大,仅准备工作就做了近3年,一直到1940年9月才正式开工。这与照片上人物所穿的衣服比较相符。 他们先在坠落江中的五孔钢梁上,架设军用木桥面,接通公路,行驶汽车。从1943年年底起,才着手修理炸毁的桥墩及钢梁,到1944年10月竣工,才通行火车。他们的修理,完全是为了临时军用,故一切因陋就简,草草了事…… 茅老的阐述表明,日本人修桥过程异常艰难:准备工作做了近3年,又化了整整3年才修通公路,只能勉强单向通汽车。后修通铁路桥又用了10多个月,但通车未满一年,钱塘江大桥就回到了中国人手中。 钱塘江桥墩的结构是江底打木桩、木桩上安置沉箱、再在沉箱上筑桥墩,这是为了抵御钱塘江潮水的凶猛冲击。茅老炸桥时,将14号墩(靠南岸第二个墩)的顶部炸得精光,这令日本人动手修复时大伤脑筋,只得采用在沉箱上打木桩,桩上筑桥墩的办法,形成了古今桥梁史上闻所未闻的“沉箱上下都有木桩”的奇观。 来者佛的文章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日本人的修桥步骤:第一步拆除全部轨道枕木,第二步敲凿12、13两孔行车道的水泥路面,第三步锯解拆除枕木,一根剖为三根,用作铺路面的材料,其余的用作浇制10号梁与10号墩间水泥时做支撑梁的基础。 第12号与13号墩重浇水泥后,用90磅轨作横梁,再在横梁上铺木板。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第10孔梁上的木板是横铺的,第11至16孔梁的木板是直铺的。也许是时间紧迫,也许是缺乏材料,第12至13孔路面横直高低是根据梁的坍陷状态铺设的,因此路面倾斜严重。第14至15孔仅对两端缺陷处用木质枕梁进行修补,修补部分的宽度仅容一车徐徐通过。 公路桥勉强修通,开始时仅通萧(山)绍(兴)公路,1941年4月修了条4公里长的南行线,接通原有县道,可经此到达义桥、临浦和诸暨等地。起初只准敌商通运公司装货通过,后逐渐允许商用小客车通过。因为桥身修理尚未全部完成,所铺木板也容易损毁,因此,为减轻通过车辆运输重量,日本人设立了搬运班:汽车所装货物需在第9孔梁前停车,缷下部分货物,由脚工搬运到第15孔梁路面上车…… 1943年1月,日本人终于修通了公路桥,还在第9孔水泥路面南端竖起2根三角形木桩,上有“土桥部队昭和 年 月竣工”字样。 公路桥虽然修复了,但运输能力太低,战略价值不大。日本人又想再修通铁路桥。但大桥被设计者茅以升炸在了要害部位,给日本人修铁路桥出了个大难题。修铁路桥开始后,进展甚慢不说,还发生了一次重大事故。来者佛的文章详细描述了这起事故:“修复铁路桥需敲去原有水泥路面,这些路面牢固异常,工人敲凿费多效微……在边际较厚处,乃用石工凿洞灌药爆炸始克奏效。路面敲去之梁乃由起重设备吊起。1944年4月30日中午,在吊装第10孔梁时,起重设备突然出险倒下,压死了5名工人……” 此前的3月28日晚,抗日游击队(国民党)乘着夜色,潜到5号墩下,用炸药炸碎了5号墩,拖延了敌人修桥的进程。被炸桥墩的墩壁碎裂多处,日本人没法重浇桥墩,只能用墩中填沙和墩外加箍的办法勉强维持…… 其时,日寇在军事上已经初现败象,因此修桥工艺和材料都只能凑合:爆破的五孔钢梁所补杆件用的是普通碳钢,只有联结用的铆钉才用日本产的合金钢。桥墩支座滚轴被炸飞,改用铁片垫托,钢梁不能因冷热伸缩而移动…… 费尽周折,1944年10月10日,日本人终于修通了铁路桥,并在17日正式通车。通车没几天,1945年2月4日凌晨三点半,6号墩又被游击队炸了。这次炸得比5号墩还严重:6孔与7孔梁之间的16根钢轨被震翻,枕木被炸掉30多根。6号墩被炸出十字形裂缝,南北裂纹宽约8公分(3英吋),从顶部延伸至水面以下;东西裂纹约3公分(1英吋)。日本人经过10多天的日夜抢修,虽然重新抢通了铁路桥,但列车在通过6号墩时,还须用人力徐徐推运,一直到4月25日才勉强恢复正常通车。 不到五个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侵略者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抗战胜利后,茅老重返钱塘江大桥,历时3年多,终于彻底修复了大桥,实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进入论坛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