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学后托管”正式开启 主城区218所小学全面铺开
发布时间:2018-09-13 12:11:56 Thu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放学后孩子的托管问题,是很多城市家庭的现实困境,杭州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全国前面。

8月上旬,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发布《关于推行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确定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9月14日上午,在主城区小学全面提供学后托管服务的前夕,市教育局召开了“学后托管”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后托管”工作进展情况。

主城区218所小学均已提前全面实施学后托管,逾2万名小学生受益

市教育局介绍,目前,主城区范围内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滨江区、西湖风景名胜区所有小学均已提前全面实施学后托管;江干区、拱墅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将按计划于9月17日全面开始实施。

其中,滨江区实施的为1—4共四个年级,其他区都在1—3共3个年级中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主城区共218所小学(校区)开展托管服务,21000多名小学生参加,约占相应年级学生总数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学校接近70%。

四区三县市的学后托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为:余杭区全区小学已开展托管服务,萧山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的城区部分小学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始,实施学校共128所。

托管比例上下浮动 与地域因素、家长工作都有关系

“学后托管”的前提是家长的自愿原则,细细分析一下数据,我们发现各区的托管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比例最高的学校超过70%,而最少的学校仅有个位数的学生报名,其中有哪些因素影响?

“比例最高的学校在滨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属地的区域因素决定的,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产业工人为主,相对来说对托管的需求比较大。

“而对于一些小区内的学校来说,以下城区为例,因为距离较短、社区较为便利、老人接送方便等利好因素,托管的人数就相对较少。”

多种方式保持家校沟通,学后托管有序开展

“学后托管”不是新名词,多年来,主城区各区教育局和小学积极进行了课后服务探索并得到了参与学生家长的支持与肯定,但面向全市范围的普及推广,仍然是新的尝试。

年初,经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票决,“主城区各小学开展学后托管服务”纳入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后,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

新学期开学后,杭州网记者走访了解到,主城区各校在落实层面着力推进,通过家访、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学后托管服务政策,告知托管对象条件、报名和审核方式、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等具体事项,经家长自主报名,学校审核后,有序组织托管工作。

安全第一 多种方式保障托管孩子安全 

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郑宏尖告诉记者,开学之后,每个学校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细节,开学第一周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宣传,组织学生的自愿报名。本周一托管工作全面开始,工作平稳,有的校区,最少的是7个或8个人,总体比例在15%左右,总的感觉,北部的托管人数比南部多,这和地域因素有关。

郑宏尖说,这项工作关键要保证学生安全,学生保险这块,我们给托管的孩子都购买了保险,同时强化细节管理,比如校医等等。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学后托管”在主城区所有小学全面铺开还是首次,一些学校在初始阶段必然受经验、保障能力、协调能力、政策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将最大程度,做到令家长满意,让学生受益。

负责人同时介绍,接下去,杭州市教育局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课后服务有关要求和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即将出台的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的有关规定,修订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完善有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保障,加强考核督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希望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把我市的“学后托管”这项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