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中泰街道,有两个毗邻的小山村,中桥和白云。
两个村子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村内环境整洁干净,布局有序,民宅色调鲜艳,随处可见生动墙绘,与身后的青山和谐地融为了一体。
可谁曾想到,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尘头垢被的“石板村”呢?丢掉传承了上百年的“石材饭”,捧起了乡村旅游这只“金饭碗”,中桥村与白云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型。
助推中泰街道美丽经济发展的,是余杭区旅游集团中泰南片旅游产业发展项目组。
2015年,旅游集团与中泰街道达成战略合作,“包干”了整个中泰街道的旅游产品项目打造、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独具匠心,旅游产品项目精心雕琢
做旅游,中泰是有底子的。
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清澈,又有中桥村原有的旅游品牌江南慢村作为依托。如何将当地资源串联,为“美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引入新型旅游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徐建军有点心得体会。
负责旅游产品项目的他介绍:“旅游产品项目主要是四路一溪一中心的建设与民宿群的打造。”所谓四路一溪一中心,就是铜山溪自行车赛道、凤中线、跳铜线和朱后线,而民宿群则是由旅游集团与杭州商旅集团联合打造的天井湾山居民宿群。
在中桥村村口,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的江南慢村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已结顶,外立面和内部装修也在紧跟施工中。游客集散中心造型呈M形,是为了契合此地的“慢”主题。每一天,徐建军都要在这里花上大量的时间。监督工程进度、现场协调、明确下一步建设任务……每一步他都走得很细心、很专注。
“旅游产品项目要用匠人的心态去雕琢,”徐建军说,“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后,将承担起中桥村、白云村游客集散与分流的功能,为江南慢村的全域旅游建设打好基础。”
不骄不躁,小城镇细细整治
振兴乡村,离不开科学规划。
中泰街道的地图一摊开,崔锴的眉头便皱了起来,“老街道有老街道的通病,强弱电无规划,道路景观缺乏,临街商铺杂乱无章……”
他年龄不大,却练就了一身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好本领。“怎样让他们明白家乡的规划和项目实施办法,争取老百姓的理解,是我们每个项目开工前必须要做的事。”
一次,因为铺设电力管道要从自家门前经过,居住在规划管道边的一名住户不乐意了。
为了“抗议”,住户方某搬了凳子、撑着伞,坐到了挖机下。
施工队上前沟通,方某就撂下一句话:“自家门口不给挖。”
当时正是酷暑天,崔锴一边在现场安抚方某,一边安排同事到街道办事处“搬救兵”。
聊天过程中,崔锴找到了方某“死不退让”的真正原因。“她担心电线从家门口过,会带来安全隐患。”
“毛病”找到了,“对症下药”就简单了。崔锴将施工图纸拿了出来,照着图纸,他耐心地告知方某电线的用料与线路的走向。
中泰街道的小城镇整治工作主要围绕中泰路、杭泰路两条主干道展开,包括主干道提升改造、房屋外立面统一形象、强弱电的重新规划等。“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60%,二期工程也进入招标阶段。”崔锴说。
锲而不舍,美丽乡村了解民意
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陈涛,没成想跟一个厕所“较上了劲”。
在中桥村马里组,按照设计,要建一个带厕所的生态口袋公园。为了它,陈涛3天跑了10来户人家。
为啥?村民们对这个厕所“有点想法”,“哪有厕所大门对着自家大门的?”“厕所有浊气,影响了我们家风水……”
这些问题,陈涛一早想到了。
他说,口袋公园里的厕所如果建成,不但外形美观好看,也配有通风系统。“可这些话,怎么说给老百姓听,如何让他们听进去,却是个难题。”
他决定走到村民身边去。
那段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只要得知村民在家,陈涛就积极入户沟通。一杯茶,一张图纸,一张嘴巴,常常和村民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偶尔碰上不配合的村民,陈涛就放下手头的活,到村民家门口候着,直到能进门为止。
现在看看,口袋公园造好了,生态停车场不仅缓解停车难,长廊还成了喝茶聊天的聚集地;想方便的时候,厕所还挺近,赢得了一致好评。
敢于创新,基础设施“无中生有”
基础设施建设,“无中生有”是必要的一步。
这里的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建成中桥村白云谷交通、水、电、网络体系配套,完成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山谷环境整治等多项任务。
其中,在江南慢村的基础上,余杭旅游集团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打造了慢村八景。
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刘贤忠功不可没,在八景的建设中,他频出“巧招”。
比如“南干引碧”的游步道上,青石板间点缀的鹅卵石,“我当时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发现青石板间缝隙过大,有安全隐患。用鹅卵石过渡,既美观又放心。”
如何让承载余杭区上万亩农田灌溉的南干渠旧貌换新颜,刘贤忠动起了脑筋——从水域的重新划分到沿线游步道的建造,从凉亭的增设到驳岸的景观,刘贤忠脑子里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今,南干渠两边紫竹林立,溪水潺潺,颇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