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很多家长都知道,骨龄片可以预测孩子的身高。可骨龄片研读的准确性取决审片医生的经验,多数家长只能选名医问诊才放心。近日,浙大儿院携手依图医疗发布了儿童骨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儿童骨龄片的判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简单地说,参照智能系统研读骨龄片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读骨龄片不用找专家了。
当骨龄片遇上人工智能 骨龄评测走入“快车道”
2017年被认为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亦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说,随着IBM Waston 和AlphaGo人机大战等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人工智能。
医疗人工智能是提高医疗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医疗资源特别是儿科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造就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产业组合丰富、人才储备充分等特点,又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记者在浙大儿院了解到,该院首次“试水”人工智能,傅君芬教授和依图医疗做了很务实的探索,让科技与医疗实践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儿童骨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浙大儿院临床得到一段试应用,经过临床验证,智能系统研读结果不仅快速而且准确。他表示,有了这个“黑科技”进行诊断,今后国内医生研读骨龄片将更方便、快捷、准确了。
儿童骨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浙大儿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专家傅君芬教授牵头联合依图医疗研发。作为国内儿科内分泌的著名专家,傅教授认为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临床的骨龄判读上,意义重大,不仅减轻了审片医生的工作量,还会缩小基层医生的诊断误差,最终国内患儿的骨龄诊断和相关疾病诊治都将更加准确。
传统和现代两种骨龄判读法有和区别?
人的骨骼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营养水平、饮食习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代、不同种族和区域的儿童青少年的发育会有所不同。傅教说,针对不同民族和区域,也应当制定相应的骨发育评价标准,并随社会发展因素的变化及时修订。以往,传统的骨龄片研判有两种方法:
一是G-P图谱法,它是依据美国20世纪30-40年代的中上社会阶层的白人儿童少年样本来制定,由于其使用简便、直观、耗时短,被国内外临床专家广泛采用。然而由于许多儿童手腕骨的发育不一定像标准片那样均衡,G-P 法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仍然是整片比较的主观性及不精确性问题。
二是TW3计分法,依据欧洲20世纪70-90年代的白人儿童骨龄为基础。TW3法精确但较为繁琐,耗时长,需要对桡-尺-掌指骨及腕部共20块骨分别做8个等级的评分和计算,即便使用计算机软件也需耗时15分钟,临床实际工作中难以推行。
儿童骨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优势在哪里?傅教授解释,这款人工智能软件,是基于浙大儿院已有的正常骨龄大数据和专家团队(包括内分泌、信息技术和放射科专家),以及依图医疗顶级的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强强联合,采用基于TW3计分法为标准的卷积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左手骨龄X光片的特征抽取,智能快速判读骨龄(只要2秒钟),提高骨龄检测的准确性及医生的临床效率。
孩子需不需要查骨龄具体要看几个状况:
傅教授提醒,家长平时要观察孩子这几种情况,如果异常则需要考虑检查骨龄。
一是小孩特别矮小,个子落后;
二是出现早发育的现象,一般来说,男孩子、女孩子分别在9周岁和8周岁开始发育;
三是看孩子有无其他异常,如身材特别肥胖等。 看到小孩骨龄大一岁或小一岁不用太过紧张,因为骨龄判断是有一定范围的,比如7周岁的孩子骨龄在6-8周岁之间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个子高的小孩骨龄也会偏大一点,所以骨龄大并不意味着早发育,光凭骨龄不能判断孩子性发育的状态。
临床有家长看到孩子测出来的骨龄,大了1岁或小了1岁觉得很紧张,傅教授建议家长也不必过于几张,其实骨龄判断有一定范围。比如7周岁的孩子,骨龄从6周岁到8周岁都是正常的,当然个子高的孩子骨龄可能相对偏大。“骨龄大不一定是早发育,光凭骨龄不能判断性发育的状态。此外,距离青春期越近,根据骨龄推算终身高也就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