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红楼梦》里王道士的“疗妒汤” 专家说这段时间可以尝试一下
发布时间:2017-09-26 17:23:25 Tue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杭州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入秋之后,太阳渐渐远去,暑气渐散,天气渐凉,原本空气中的水汽逐渐凝结成露水下降,因此空气湿度明显减少,再辅之习习而起的凉风,便让人有了秋高气爽的舒适感受。

    邵逸夫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莫剑翎提醒,秋意渐浓,空气中的湿度却在不断减少,凉爽过后,人体出现了一些不适之处,如皮肤干痒,咽干唇裂等情况。这时家中长辈们便常常会提醒:“小心秋燥”。

    长辈们常说的秋燥到底是什么呢?

    传统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在秋季,自然界湿度较低,环境干燥,便有了秋燥,秋燥会导致人体产生相应的一些以“干”为主的体液丢失的症状和疾病。

    “秋气内应于肺”,因此秋燥所带来的病症多集中于呼吸系统,表现出如鼻燥出血,咽干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在中医学中又有“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因此,秋燥还会影响皮肤、粘膜、毛发的情况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出现如皮肤干痒,口干唇裂,发须毛躁,大便干结,便秘等情况。

    莫剑翎说,很多人会认为,既然秋天这么干燥,那我们多补点水吧。于是每天就会饮用很多水,或是抹厚厚的保湿霜,但是试了几天发现并没有特别好的效果,喝下去的水很快就通过排尿离开人体了,口干咽燥并未明显缓解,保湿霜挥发了后皮肤就又显得又干又燥。

    这水根本补不进去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秋燥之时,人体缺乏的是体液,也就是中医学中泛指的“津液”,而“津液”的产生,并非简单的喝水或是外部湿敷等就能补充。就如我们常说的“生津止渴”、“生津润燥”,津液不生,则渴不能止,燥不能润。秋天之燥,需予津润之,方可愈。

    秋燥、津液到底该怎么补呢?

    食疗既简单又方便,可用于预防秋燥或是感受燥邪后症状不严重的人群在家自己缓解秋燥症状。

    “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秋天,饮食上应少吃辛散的食物,多吃酸味的食物。

    辛性发散,入肺经,会加重秋燥,秋季之时应少吃辛辣之物。

    酸性收涩,能收敛肺气,秋季吃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滋阴解渴的作用,如梨、乌梅、山楂、葡萄等。

    除了酸性水果,还可以食用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甘蔗、蜂蜜等。

    专家介绍几则降秋燥食疗方:

    秋梨陈皮汤,又名疗妒汤。

    此汤出自《红楼梦》第八十回,天齐庙中的王道士告诉贾宝玉的看似“胡诌”的方子。此方使用“百果之宗”秋梨,秋梨具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功效,虽梨子性寒,但搭配具有温性的陈皮,不至于伤胃,再加之冰糖一起炖煮即可,具有生津润燥凉心的作用,对于秋燥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特别适合胃肠功能虚弱的人群(食用生梨后易腹痛腹泻者)。

    原料:梨1个、陈皮20克、冰糖适量;做法:梨洗净切成大块,陈皮洗净掰成小块,下入汤锅中,煮开后再煮20分钟后,调入冰糖煮化即可食用。伴有燥咳的人群可以在熬梨汤同时加入适量川贝母(5g~10g)。

    莫剑翎说,此外,清燥救肺汤、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杏苏散、一贯煎等,这些方药具有生津润燥,养阴清心等多种功效,还可以选用来降秋燥。若是秋燥所致症状较为严重,通过上述方法不能缓解的,也可进一步通过就医后服用中医汤药来治疗。无论证属“温燥”、“凉燥”,都有与之对应的方药来让人安心度秋。

    

作者:通讯员 周素琴 记者 杨威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