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 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浙商新高地、金融新蓝海” ——访江干区委书记盛阅春 问:近年来,江干的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发展的道路上,江干又将如何开始新的起航呢? 答:江干一直有着“钱塘江畔金江干”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的实施,江干华丽转身,城区框架基本成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推进,全区社会和谐安定,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江干迈入现代化中心区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全面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浙商新高地、金融新蓝海”,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立志”成为杭州新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年2月,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题开展建设现代化中心区战略研究,制定出台了《江干区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五年行动纲要(2012—2016)》,把奋斗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指标和任务,每年排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确立和巩固中心区地位,努力为全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和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做出贡献。 争取到2016年,江干区现代化实现程度在85%以上,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可比的15个副省级城市43个中心城区前列。 问:今年以来,江干区在积极打造“浙商总部中心”示范区,以吸引浙商回归、再创新业。我想请问盛书记,在这方面江干是如何做的呢? 答:省委省政府下达《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我们积极响应,率先提出了打造“浙商总部中心示范区”的战略举措。 在这方面,江干有着很好的现实基础和优势。 比如,在发展空间上,江干土地资源丰富,楼宇经济潜力较大。今后将能提供近1000万方的楼宇,届时全区楼宇总体量将达到杭州全市总量的约三分之一。同时,江干区除钱江新城和城东新城范围内的项目外,还与浙大合作共建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再加上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等,这些资源都为浙商回归项目落地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目前,我们已完成浙商总部经济集聚区战略规划,规划提出了集聚区五大功能定位、“一核、四区、多点”总体空间格局的发展目标。 同时,我们率先在城区出台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44条政策意见,切实加大政府引导、扶持、服务的工作力度。今年,我区安排各类产业扶持资金总规模将达到2亿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建好浙商总部基地,以浙商总部中心大楼建成来吸引更多浙商回归浙江,到江干创业。同时,努力把江干区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浙商总部经济集聚区、服务全球浙商创新创业的总部中心。 问: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我想问一下,在文化建设方面,江干区有哪些举措呢? 答:现在的江干,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出台了《江干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文化强区”十大工程,推动江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比如,我们通过实施“人文品位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做一个有道德的江干人”为总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如,今年以来,在辖区8个街道、镇,129个社区(村)普遍开设“江干道德大讲堂”,以老百姓朴实的语言、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情引领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做亮江干文化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如,围绕“一山一水一名人”,依托钱塘江、皋亭山等独特景观和夏衍旧居等名人名居,通过文化活动与项目建设、产业开发的有机融合,提炼特色文化内涵。 实施“杭州北游开发拓展工程”,全面建设江干北翼休闲文化功能区。杭州“北游”丁桥皋亭山景区体现了亲民性、平民化特质。今年,我们将启动实施皋亭山、黄鹤山20公里登山游步道和“千亩桃园”建设。 接下来,正是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了,欢迎市民朋友们到皋亭山来走走看看,可以登山、游船,也可以在那儿的农家乐喝茶、钓鱼,吃吃农家菜,享受城市后花园的无限乐趣。 关于科技创新 【镜像】 电影《碟中谍4》中,阿汤哥驾车穿过迪拜的大街小巷正执行任务时,车辆中控台亮起了大大的警告标志,“滴……滴……”声音急促。 原来,这是提醒前方有行人,得避让。 通过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处理,将前端探头感应到的温差信息,转化为人眼可以识别的图像信息,夜间行车的可视距离达到300-500米。 这,不只是在电影中。 江干科技经济园里就有一家新星光电公司,创新地将其应用到现实中,此举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技术在全球也只掌握在三家企业手中。 由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自1978年杭州新星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创新”这两个字几乎贯穿了这个企业的整个发展史。 目前该项目正在市场导入期。而新星光电已经想到下一步,要将这种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消防等城市应急救援中去。 【解析】 近年来,江干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区、构筑“人才高地”。 虽说这是江干期望构建的蓝图,但即便在当下,全区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去年一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12.84亿元,同比增长18%。 未来的江干,给自己在创新方面定了一个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在孵化平台上,要加大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培育。 比如对初创型企业实施“起飞计划”,又要“育苗计划”,加大种子资金扶持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育10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 同时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技术,强化入孵、孵化、毕业三个基本环节,完善场地、政策、项目申报、创业导师、培训、投融资、法律、财务、信息等各项服务。 在加快特色科技楼宇建设方面,规划建设科技综合体,以商业为支撑,重点促进现代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专用设备等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以商务为主题,重点吸引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新媒体等企业入驻。引导楼宇开发建设单位,建造节能型、智能化楼宇,提高楼宇自身的科技含量。 关于民生保障 【镜像】 “我要感谢和表扬南肖埠社区王雅英书记和食堂负责人王玉英同志。 我今年90岁,夫人86岁。我们身体不错,唯一一件难事就是——吃饭。我听说马路对面的南肖埠社区老年食堂办得很好,就冒昧打电话联系了社区书记王雅英,想问问我们老两口能不能到他们社区‘搭个伙’。 没想到,王书记一口答应了。第二天就派食堂负责人王玉英送来了菜单。南肖埠社区老年食堂还能这么好地照顾其他社区的老年人,这种服务精神令人敬佩。” 这是一封感谢信,写信人名叫戚松根,杭师大退休副教授。 字里行间的感谢之情,也让江干区委书记盛阅春为之动容。他在信件上批示,“对王雅英、王玉英同志认真为民服务,替民解难的精神予以表扬。全区社区工作者要学习这种精神。从反映看,老年群众对社区食堂非常需要,我们要创造条件把它办好。” 凯旋街道以此为契机,除对已有的4家老年食堂进行改造提升外,还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又挂牌4家老年食堂,采取餐饮联办、场地联用等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服务。 这么一来,8家老年食堂,服务14个社区,刚好实现全方位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街道将辖区所有老年食堂统一冠名“凯乐惠”品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由街道民政科进行日常监管。 【解析】 百善孝为先。 如何使老年人生活得有尊严、有保障,是江干区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江干区通过完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托老服务、重推居家养老服务等三方面,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依托、社区托老为补充、适度普惠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区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护理券工程”、“体验券工程”和“亮居工程”,对中低收入的失能老人、高龄的独居空巢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的老年人得到生活的保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2015年,全区养老机构床位数将达到3400张,每百位老年人床位数达到4张以上。同时,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关于社会管理 【镜像】 入住出租房,跟住宾馆一样。 社区委员会是宾馆的“总服务台”,电脑系统可以随时查看社区里每一家的租住人员信息,是否有空房、楼道和房屋的环境。 房东是宾馆的“服务员”,负责走廊及整个出租房的环境维护,并应租客要求每周进房间打扫卫生,定期接受社区的检查。出租房装有自动关门的闭门器、灭火器,大门和走廊还设有摄像头。 房东安心,租客也安心。 “有一天,我的房东沈金林接到社区综治办公室的电话,说是从监控中看到有人在撬摆放在楼道口的电动车,社区巡防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阻止了小偷。原来,社区安排专人24小时在出租房数字门控报警系统联网集成平台值班,及时发现、处置各种故障、报警和视频信息,若发现情况,巡防队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小施一家租在八堡社区,他说,这套系统进入出租房后,大大提高了租客的安全和幸福指数。 【解析】 去年起,江干区九堡镇全面推行一种叫“出租房等级管理”的新模式。 各社区(村)的出租房屋自治管理委员会按照硬件设施、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信息报送四个方面对每一幢出租房进行等级评定,从最高的AAA级一直到不合格的X级,共四个档次。 根据出租房等级化管理要求,对出租私房分等级进行管理,掌握出租房及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确保出租房登记备案率、房间编号率均达到95%;流动人口登记率达85%以上、人户一致率达到75%以上。 近年来,江干区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研究和探索,落实各项工作举措,不断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安防控、重点领域服务管理及基层基础建设等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