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韵悠悠的音乐声中,关刀率先出场,之后,钩、锤、槊、棒、枪、戟、斧、钺……轮番上阵。被钱氏后裔们操练了三百年的临安上田村“十八般武艺”如今终于登上大雅之堂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今的上田村鱼坑里,聚住着一个500多人的钱氏大家族,他们都是钱镠的后代。据《钱氏家谱》记载,康熙年间,钱镠三十二世孙钱源携家眷自富阳赔梢坞迁移至临安板桥的上田鱼坑里,并独创了十八般古兵器的操练套路,用于强身健体。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上田村家家户户都保持着习武的传统。民国十八年,钱大顺、钱金山兄弟二人还曾包揽了全国武术对抗赛散打冠、亚军,尚武的上田村从此名声大噪,女拳师钱金花自创的“金丝拳”更一度名震武林。上田村的十八般武艺也由此达到鼎盛,慕名前来拜师学艺者络绎不绝。 “文革”期间,上田十八般兵器一度焚身于熔炉,闪耀了数百年的刀光剑影随之消匿于田间地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上田村成立了武术协会,组建了国术团,将散佚多年的十八般兵器复铸出炉,懈怠了数十年的上田人复又重出“江湖”。在创建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过程中,上田人亮出了“文武上田”牌,通过整理挖掘、层层申报,终于使上田十八般武艺成功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些年,临安先后在昌化南部地区、大峡谷、天目山、太湖源、锦城建立了传统文化原生态保护区,加强了对文化原生态的保护和挖掘。还在全市组建了一支规模达千余人之众的非物质文化普查员队伍,用文字、录音、摄像等手段,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普查,使一些濒临湮灭的民间传统文化重焕新生。 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同时,临安还重视开发“非遗”的“剩余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面保护中得以传承与弘扬。如将清凉峰镇的孝子祠开辟为“非遗”实物展示馆,将《民族日报》社旧址开辟为纪念馆,修缮了省级文保单位马啸陈家祠堂等等。使“非遗”成为当地生态文化的集聚地、农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新景点…… 鉴于临安“非遗”工作的突出成就,最近,临安被列入浙江省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市。 新闻链接 据了解,今年,临安市共有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除了上田十八般武艺,还有横街草龙、湍口红毛狮子、太阳庙会、五凤朝阳、湍口馒头节、彭祖养生文化等,数量居杭州市之首、全省第二。 临安“非遗”工作之所以成果斐然,得益于临安着力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五大体系”:即资源保护体系、传承展示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合理利用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