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杭举行 多项目亮点大PK
发布时间:2022-08-22 16:03:37 Mo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大赛分为实验研究、调研报告、产品设计与成果应用3个类别,瞄准低碳循环理论研究与现状调查、资源能源节约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

新能源车电池故障早发现

参赛项目大多来自真实应用场景,比拼的不仅是参赛团队的研究能力,还有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随着技术升级,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PEMFC)作为燃料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车用动力源,电池故障如何及早发现?

清华大学的一支参赛团队专注车用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生贾心怡表示:“现在针对燃料电池状态估计和故障诊断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在实际车载条件下,往往受限较多,难以实施和应用。我们针对在线故障诊断难题,建立了在线燃料电池状态估计算法,能够有效观测一系列关键指标,算法的误差在±5%以内,这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策略的优化、实现高效长寿命运行奠定基础。”

厨余垃圾无公害化处理

聚焦日常生活,推进绿色低碳创新成果的运用是大赛参赛作品一个鲜明的特点。


image.png


“2021年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27亿吨,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中占比高达59%,厨余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科技学院的一项参赛作品就将目光聚焦厨余垃圾处理,设计智能炭化集成系统。“我们通过分级炭化技术,把厨余垃圾转化为生物质炭、生物质气和生物质油,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也利用生物质炭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项目负责人、浙江科技学院环资学院研究生杜佳达自信地说:“与填埋法和焚烧法等传统方法相比,我们低能耗、高效率、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助力建设清洁、美好、环保的低碳社会。”

据悉,目前该团队共有相关专利7项,在老师指导下,已与浙江省内多地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厨余垃圾智能炭化集成系统的落地和推广。

杭州屋顶绿化每年最多省电费29亿元

浙江科技学院建工学院大三学生王佳龙和来自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团队成员一起,锁定在城市屋顶绿化固碳量,形成一份深度调研报告。他们的这份报告递交至大赛组委会。

据了解,这份报告选取杭州市作为调研目标,通过杭州市国土规划建设面积等公开资料,进行大量繁琐计算,参照国内已经先行的碳汇交易市场模式,得出屋顶绿化市场以及屋顶绿化固碳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空间。“通过公式计算可推导出每平方米屋顶绿化每年可节电15.39 度,杭州市屋顶绿化饱和状态下每年节电费用为 29亿元,储有的碳汇价值可以达到0.64至2.04亿元。”调研结果也从政府、开发商、住户3个层面给出具体建议。

决赛线上答辩中,王佳龙和团队展示了厚厚的材料,他们表示虽然调研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处理数据过程中变量多计算量大, “但备战中,我们意识到‘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在专业上更进一步,未来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等方向多做努力,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链接: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背景

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浙江科技学院联合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等共同承办。大赛于今年3月启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全国高校的900多件作品报名。经过前期角逐,140件作品进入决赛,进行创意与实力的终极比拼。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各地的15位专家担任评委。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委员会主任高翔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已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主题之一。举办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就是希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建,构筑集聚相关专业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双碳”任务落实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记者 张晶 通讯员 尹媛 程勇杰  编辑:李建刚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