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如何助力破产企业“涅槃重生”?杭州法院发布破产审判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1-11-22 18:00:37 Mo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这是一个“无产可破”公司:早就不再实际经营,企业负责人、股东长期失联。被拖欠工资已久的员工在不报任何希望的情况下,向杭州西湖法院申请执行转破产审查。最后,法院花了3个月,让 “无产可破” 企业清算转和解,秘诀是什么?

11月22日上午,杭州西湖法院发布《破产审判白皮书(2017年-2021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梳理了西湖法院审理的破产案件基本特点,总结破产案件特点,深入分析企业破产成因,介绍破产案件审理机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3个月让 “无产可破” 企业清算转和解

杭州惠淘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淘车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租赁业务的公司,他们的网约车融资租赁模式比较新颖:平台作为中间人,将有车但暂时不用的一方与想用车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的一方牵线搭桥,完成车辆出租业务。

但惠淘车公司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就没好好经营也没赚到钱,期间还有过一次股权变更。之后很快就和公司里的3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不再实际经营。这些员工工资一直没发,每人都被拖欠了好几万元的薪水。

为此,3名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后向西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该公司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企业负责人、股东也长期失联。

2020年10月,西湖法院受理其破产清算申请,指派了破产管理人。承办法官龚法官发现,虽该公司看起来无产可破,但本案债权人仅3人,拖欠的工资一共不到20万元,公司所涉及行业前景其实不错,因此案子有较大和解的可能性。

管理人多方调查后,向惠淘车公司的发起股东——北京某公司发函联系,与其沟通惠淘车公司出资以及债务情况等,并向其释明相关法律后果,要求其出面解决矛盾。在管理人的反复沟通下,北京某公司表达了同意和解的意向。

于是,法院要求管理人立即积极安排北京某公司与职工债权人代表进行沟通,在充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初步达成和解协议,由北京某公司支付员工被拖欠工资。

2021年1月27日,在法院的支持和推动下,管理人第一时间起草和解协议,制定破产和解方案提请全体债权人表决。该和解方案获得了债权人全数表决通过,北京某公司当即完成所有款项的支付。

微信小程序等新类型业务的企业破产数越来越多

白皮书显示,2017年以来,西湖院共受理破产清算及公司强制清算审查案件120件,结案111件。裁定受理破产清算及公司强制清算申请86件,审结破产清算案件50件,审结公司强制清算案件9件。经破产审判共计化解债务金额54.04亿元,涉及债权人3714人,盘活资产39.38亿元,安置职工587人。

西湖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瑛介绍,从2017年、2018年开始,西湖法院的破产案件数量迅速增加。

“从破产案件涉案企业行业类型来看,近年来我们发现从事区块链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无接触送餐送货、网商平台等新类型业务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进入破产程序的越来越多。从规模看,涉案企业多为注册资本不高、股东人数少的中小微民营企业。”高副院长介绍。

针对破产案件审理中遇见的难点,西湖法院在民二庭专设固定破产审判合议庭,院庭长担任审判长,破产案件、破产衍生诉讼案件均由破产团队负责办理,疑难复杂案件院庭长亲自督办,确保办理破产案件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对于破产审判中发现的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白皮书也给出了建议。

经审理数件涉及从事区块链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无接触送餐送货、网商平台等新类型业务的中小企业破产案可发现,此类企业虽然看似投资回报丰厚,但其经营受到政策法规、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且前期软硬件投入成本较高,利益回报周期长、收益低,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白皮书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特定新类型业务企业设立、运营的监管,警示企业及投资者切勿因从众心态而盲目进入一些新生行业,避免最终遭受损失。

在审理“比格健身”等企业破产案件时发现,此类企业大多内部管理混乱,涉及消费者人数众多,自身缺乏抗风险能力,遇疫情等突发因素冲击时,极易陷入经营危机。多数健身机构的实际控制人收取投资款、预付会费后又挪作他用,导致企业资本空虚,无任何偿债能力,众多消费者预付高额会费,却未能得到任何服务。

对此,白皮书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对预充值业务市场的综合治理。

作者:记者 许佳炜 通讯员 西法  编辑:李建刚
微信小程序等新类型业务的企业破产数越来越多白皮书显示,2017年以来,西湖院共受理破产清算及公司强制清算审查案件120件,结案111件。于是,法院要求管理人立即积极安排北京某公司与职工债权人代表进行沟通,在充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初步达成和解协议,由北京某公司支付员工被拖欠工资。为此,3名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后向西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该公司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企业负责人、股东也长期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