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然而领里纠纷也是剪不断理还乱,令人头疼。近日,杭州余杭的老邻居就因为一条道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放狗攻击。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有效的调解机制。
鸬鸟镇山清水秀的村庄里,住着一对老邻居,一个叫老张,一个叫老周。老周的屋后有一块竹林是老张家的,多年来两家相安无事。
后来,老周家盖房子,垒起了一片围墙,这下把老张家那片竹林与外界的货运通道给挡了个严严实实,每当春季采茶或砍伐竹子的时候,人和车都没法通过。
这下老张不乐意了,马上去找老周理论,双方很快便恶语相向,越吵越厉害。
村子里为了协调两人的矛盾也组织了多次调解,但效果不佳。
纠纷久拖不决,矛盾愈演愈烈,以至于后来只要远远看见老张走过来,老周就放狗“迎接”,两家关系越来越恶化。
瓶窑法庭杨法官实地查看
瓶窑法庭杨法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会同鸬鸟司法所、微法庭工作人员,以及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两次前往现场实地查看,了解双方对此事的意见,经研判后提出可行性方案。
随后通过鸬鸟“微法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杨法官、司法所人员和调解员与当事人面对面,细致地解析法理、剖析情理,分头做思想工作。
面对老周老张的“积怨”,借助“微法庭”这一平台开展调解,杨法官通过耐心而“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拉近了与当事人距离,以润物无声的姿态传达了邻里的相处之道和法律知识。
他表示,这类矛盾产生的侵权案件不像普通案件可用金钱量化,在处理好现实利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拔除双方心中的“刺”、拆掉双方心里的“墙”。
终于,老周同意保持道路畅通,让老张的竹子能正常运出。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
余法有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调解这样的矛盾需要相当细致的工作。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在深深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天然优势。
而“微法庭”更像是一根根“毛细血管”,将法律的养分输送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