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为满足广大市民对于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围绕“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疾病治疗、网络问诊”等热门话题,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杭州网承办的《名医直播间》正式开启。杭州网邀请一批业界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名医走进演播室,与我们共同探讨,展开互动分享。
不久前,央视新闻发布的一条微博: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母亲或姐妹中有人患乳腺癌,就应该及早筛查,这条微博引起很多女性关注。11月5日,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乳腺中心主任赵文和做客《名医直播间》,围绕女性乳腺健康问题和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乳腺检查推荐B超
40岁以上每6—12个月一次
根据浙江癌谱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女性患癌种类中一直排名靠前,定期乳腺检查非常有必要,赵主任首先介绍了乳腺癌筛查方式:1、体格检查;2、乳腺x光线检查;3、B超;4磁共振等。
“国内现在最常见的乳腺检查是超声检查,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超声判断起来会比较准确,而乳腺x光线检查由于东方女性乳房组织特点会受一定影响。”赵主任介绍,一般来说,建议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检查。如果B超检查出来有明确的结节或肿块,就可以考虑进一步检查。
女性在家中也可以自检,正确的方法是在月经来之前,7天后检查,赵文和建议女性最好每月检查一次,年轻女性可以选择月经结束的一个星期内,乳房最松弛的时候自检。
动作要领是检查左乳时,同侧的手举过头部,用画圆圈的方式使手指易触到深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摸。
赵主任说,一旦摸到有结实、位置和形状固定、边界不规则的硬块时,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找专科医生检查。
“现如今,十几秒钟就一个乳腺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但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时间,当然防患于未然也更重要。”
建议高危人群
进行遗传性基因检测
一般来说,小于45岁,或是双乳都有原发病灶,或有卵巢癌、腹膜癌等家族史等的乳腺癌患者,属于携带易感基因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遗传性基因检测。
赵主任介绍了一个病例,黄女士两年前确诊为乳腺癌,找到赵文和主任,强烈要求保乳。通过新辅助化疗方案缩小肿块后,赵主任为她做了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三阴性乳腺癌,之后又进行了半年强化治疗,每3个月一次定期复查,持续至今。
黄女士年龄小于60岁,又是三阴性乳腺癌,问诊中了解到她姑姑患卵巢癌、堂姐患乳腺癌,有遗传性基因检测指征,赵文和主任立即建议她做个基因检测。
检测结果提示她的BRCA1基因出现有害突变,这意味着不仅她的乳腺癌复发风险增加,她女儿也有患癌风险。
赵主任随即安排黄女士女儿进行了基因位点免费验证,同样有此突变基因,因为较早发现了隐患,建议黄女士女儿提前启动乳腺癌筛查。
对于这类携带有害突变基因的年轻女性,建议18岁后开始乳房自检,25岁后开始核磁共振检查,35岁前完成生育。赵主任介绍,目前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在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基因检测,剔除携带有害基因的胚胎,可阻断有害基因的进一步遗传。
除了早诊早治
还可能改变治疗方向
赵文和介绍,BRCA1是目前遗传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不仅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其他如卵巢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肠癌及黑色素瘤等发病风险也较正常人高许多。而BRCA1呈显性遗传,遗传给后代的机会高达50%。
遗传性基因检测除了能筛查出其他家庭成员的携带情况,还能够帮助专家优化治疗方案。在赵文和的乳腺癌病人中,还有一名40多岁的李女士。保乳意愿很强烈的她在术前的基因检测中发现,自己的TP53基因存在突变。按照指南,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放疗,但携带TP53突变基因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很可能会产生反作用,刺激癌细胞增殖。有了这个依据,李女士改变了原先的想法,接受了专家提出的全切方案。
赵文和主任还给出了一份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乳腺中心对1996年至2019年的5606例病例进行统计和随访,生存率、保乳率、保乳与乳房切除的生存率、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均与欧美齐平。
“乳腺癌生存率是非常高的,但切忌讳疾忌医!”赵主任最后呼吁广大女性要重视乳房乳腺保健,还再次强调一旦体检或者自检出现问题,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判断,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