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三伏天”杭州迷路老人骄阳下浑身湿透 15年前闯过鬼门关的他这次又幸运地遇到了他们……
发布时间:2020-08-20 18:39:14 Thu  来源:杭州网

杨爷爷在公交站岗亭吃饭

“这么热的天气,我老伴午饭都没吃就在外面待着,还好遇到你们,实在太感谢了。”近日,杭州公交热线接到一通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老奶奶,自称姓张,她说要感谢公交站里的好心人们将自己80多岁的老伴安全送回家。

一通感谢电话,引出三伏天里的一件暖心事

原来,8月14日下午1点多,一位老爷爷从40路公交车下车之后,独自一人在三里亭公交站内来回踱步,旁边经过好几辆公交车,他都没有乘坐。要知道,当天杭州最高气温达到38.5度,而下午一点多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此时,正在站内巡查的站长朱燕注意到了老爷爷的“异常”举动,便上前和他说话。“爷爷,您是不是迷路了?”朱燕上前询问。老爷爷点了点头。

看到老爷爷的白色背心已经全部被汗水浸湿,朱燕赶紧请他到休息室乘凉,并递上了温水。

“杭州现在是‘三伏天’,老爷爷就在太阳底下来回走,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也很心疼。”朱燕说。

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朱燕发现这位老爷爷说话有些不清晰,问起他的家庭住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他也回答不出来。当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朱燕得知老爷爷还没吃中饭,赶紧让安保人员宋师傅给他打了一份。

公交车一路护送,老人安全回到老伴身边

下午1点多,老爷爷兜里的电话响了,正是老爷爷的老伴打来的。老爷爷说不清楚自己的具体位置,朱燕接过电话安慰道:“阿姨您好,老爷爷现在在三里亭公交站的休息室。您别着急,我们会把他安全送到家!”

电话里,老人自称姓张,她说和老伴俩人住在南星公寓,想请站员将老伴送上196路公交车,让他在家附近的公交站下车,自己会在车站等候。

“我的鸟笼子不见了,我要找我的鸟笼子。”可是,老爷爷坚持要找到弄丢的鸟笼子。猜到鸟笼子可能被老爷爷丢在了公交车上,于是,朱燕陪着老爷爷在站内等40路公交车回场。遗憾的是,40路回场后,朱燕并没有在车厢里发现鸟笼子和鸟。

找笼子事小,送老爷爷回家才是最要紧的事。于是,在大家的掺扶下,老爷爷坐上了196路公交车。一路上,196路驾驶员时刻关注着老爷爷的动向,确保他在指定的公交站下车。就这样,一棒接一棒,在公交站站员、保安人员和196路驾驶员的爱心接力下,老爷爷最终在木材新村公交站下车,安全回到张奶奶身边。

家人以为老人去公园散步了,没想到一直到下午还没回家

张奶奶今年77岁,她的老伴杨爷爷今年81岁。15年前,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杨爷爷脑部受伤,在医院昏迷了20天才醒过来,也算是从鬼门关走过一回。不过,从此留下了后遗症,记忆力变得很差,身边的熟人他几乎都不认识了。

8月14日早上张奶奶买完菜回来,却发现老伴不在家。“平时这个点他都在床上睡觉的,但偶尔也会去小区对面的凤山公园散步,我想着等会儿他自己就该回来了。”张奶奶说,因为杨爷爷从小就是在这个老房子里长大的,对周围的环境也比较熟悉,所以自己也没多想。

直到下午1点多,杨爷爷还没回家。张奶奶这才拨通了老伴的电话询问,并与站员取得联系。

事后,记者询问张奶奶,为什么杨爷爷对鸟笼子这样执着?张奶奶说,老伴喜欢鸟,年轻的时就爱养鸽子。家里的鸟笼子早上确实是被他拎走了,那是他的一个朋友前阵子送的。小区附近有个养鸟爱好者聚集区,他们喜欢在那里带着自己的鸟聊聊天。

回忆起杨爷爷年轻的时候,张奶奶说,杨爷爷以前活得很“潇洒”,不仅人收拾得干净,还会跳交际舞,爱养鸽子,退休后,还成为了杭州市信鸽协会主席。现在,杨爷爷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张奶奶仍然会带他去他常去的西湖边散散步,看看别人跳交际舞、唱歌。

平时出门,两人出门都是手拉着手,旁人看了都说他们感情好。张奶奶却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其实,我是怕他再走丢了。”

老人还不止走丢一次,曾两次被爱心出租车司机送回家

张奶奶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老伴第一次走丢了。

大概3年前,那时候张奶奶和老伴住在儿子家里,帮着带小孙女。一天下午4点多,张奶奶正在厨房烧饭,一不留神,杨爷爷自己离开了家门。儿子、儿媳、女儿从下班开始连续找了好几个小时,还报了警。直到晚上11点多,杨爷爷回来了,原来是好心人叫了出租车给送回来的,司机连车费都没收。而且,杨爷爷还是前后两次被好心司机送回家。

张奶奶印象中还有一次,是杨爷爷拿着她的公交卡,自己坐地铁从下城区一路坐到了临平地铁站。最后,杨爷爷被临平派出所的民警送回了家。

“就因为这几次走丢,儿子给他买了一部自带定位功能的手机,如果我找不到他了,就打电话给儿子让他看看具体位置在哪,这样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张奶奶说,这些年来,老伴遇到了不少好心人,一次次平安回家,全家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想对大家说一声“谢谢”,以后全家人会更加小心,照看好家里这位“老宝贝”。

作者:记者 陈培 通讯员 吴晨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