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创新“枫桥经验” 海宁公安探索出“海宁方案”省长肯定百姓点赞
发布时间:2020-03-28 12:26:11 Sat  来源:杭州网

去年5月,海宁公安在硖石、许村试点一种独家神秘的治理新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10月,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部署动员召开现场会进行全市推广。

记者获悉,该治理模式实施推广后,2019年下半年,海宁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12.2%,黄赌类警情数同比下降51.85%,治安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0.02%,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020年3月11日,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王双全在海宁调研期间,对海宁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其初衷是什么?灵感来源于什么?

海宁市公安局副局长陆高峰介绍:“海宁为探索“枫桥经验”的创新落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10米’。”2019年以来,海宁开展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站>)建设(以下简称联勤警务室<站>),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为牵引,提升部门联勤联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补齐管理边界不明晰、基层力量融合度不高短板,提供“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的县域治理“海宁方案”。

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5+X”模式“7+X”模式

面对警情案件多、管理边界不明确、基层力量薄弱的现状,海宁将新型社区警务机制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建设体系,通过流程再造,破解平台沉而不融、网格单打独斗、部门联而不动等难题,切实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党建+综治+警务”新模式,在镇(街道)原有全科网格的基础上,精确划分网格体系建立联勤警务室(站)。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原则,在每个联勤警务室(站)设立综合党支部,选取一批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民警担任支部书记或站长,实现党建网络、基层治理网络、社区警务网络“三网”融合,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建到基层第一线。

海宁市委市政府出台《海宁市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5+X”模式,即社区民警、交警、综合执法员、调解员、网格员5类人员实行常态化入驻;有条件的按照“7+X”模式,增加“一师、一代表”,即公益律师、居民代表。根据辖区实际,市场监管、司法行政、应急管理、人力社保、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实行联络员制度,以轮驻、随驻方式按需入驻。同时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在全市成立了由一万多名志愿者参与的反诈志愿者联合会,并催生了“红太阳”向阳工程、楼道红管家、平安法管家等一大批网红平安志愿品牌。

在全市治安复杂区域、人口聚集等区域,先行建成10个联勤警务室(站),并计划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48个联勤警务室(站)建设,同时配套建立统一指挥、联勤联动、定期会商和考核评价四大工作机制。

联勤联动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防控风险抱团发力

海宁紧扣影响社会安定、群众诉求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联勤警务机制,明确权责明晰的事由主管部门管,边界模糊的事由联勤警务室(站)联动处置。

联勤警务室(站)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资源,群众可通过微信、上门等途径“点单预约”,开展实地调解;通过律师在线支撑,也可开展“连线调解”。针对反映较多的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等,对行业主体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人民调解员身份认证,推动开展内部矛盾纠纷调处。同时,以联勤警务室(站)为主体打造先期接处警最小单元,社区民警在工作时间一律在社区检查走访、就近处警,第一时间介入纠纷等警情,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2014年以来,“杭海新区”井喷式的人口增长,导致治安形势愈加复杂、警情高发、交通管理压力大。去年5月开始,由海宁公安牵头开展“杭海新区”治安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公安先期介入,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后期跟进的联勤联动机制,第一阶段整治中组织专项行动27次,登记流动人口54632人,查处交通违章15734起,关停场所110家,刑事打击91人,行政处罚688人,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疫情期间,各联勤警务室(站)以企业复工审批、人员健康码申报为契机,利用“海宁通”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快速、高效、精准的全流程网上服务。截至目前“海宁通”平台已注册企业3405家,注册人员467258人。同时,各联勤警务室(站)根据辖区实际,通过组织“云上”招聘会等方式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设立在繁华商圈的人民广场警务站,一方面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商铺招工启事,一方面联动相关部门提前排摸涉疫纠纷,指导商铺复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助力商圈复苏。

 科技提升运作效率  集成服务优化群众体验  常态督导确保工作落地

海宁在联勤警务建设中,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按照流程化、集约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科技支撑提升运作效率。为了提升联勤警务室(站)工作效率,海宁市局配套研发全息社区警务平台,社区民警通过掌上办公,实现在网格内与其他部门的深度联动。同时按照“日清、周结、月总结”的方式,健全入驻部门评价体系,彻底解决联而不动情况,打造权责统一、功能集成、扁平一体、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战斗实体。

积极融入“最多跑一次”理念,通过公安户籍、交警、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业务一窗受理、分类代办,免去了附近群众多头跑、跑远路等问题,民生小事一出家门就能办理。在人口聚集点、中心商务圈打造集成式 “24小时无人警务站”,自助开展交通违章、身份证受理、港澳台签注等。

全市将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站>)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对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联勤警务室(站)入驻人员工作绩效纳入派驻镇(街道)机构干部考核或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限时办、可倒查”的要求,建立每周视频调度、每月竞赛比拼机制,促使全市联勤警务室(站)建设以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呈现,充分体现地域治安情况和特色元素,展示“一室一品”。

作者:记者 李建刚 通讯员陈谊  编辑:徐文杰
海宁建设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联勤警务室<站>) 打造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