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妇联联合指导,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杭州网承办的大型名校长访谈栏目——《美好教育的杭州实践》自推出以来,受到了教育领域的持续关注,在家长圈同样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思想和涵养的老师、校长、专家们,无疑是文明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样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明灯。
《美好教育的杭州实践》名校长访谈栏目自推出以来,已经有多位中小学的校长走进杭网演播室,探讨了关于校园文明、网络课程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孩子们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无疑对家庭关系的重新梳理、学生心理的健康引导,提出了切实的要求。疫情仿佛成了亲子关系的放大镜,焦虑、迷茫等情绪是不少家长普遍的感受。
3月13日,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韩似萍做客杭州网,分享了她从事教育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安抚家长们焦灼的心。
家长的宿命
就是跟不完美的孩子打交道
“平时家长上班,孩子上学,双方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多,聊聊学习,读读绘本,或者家人一起出去玩一趟,时间也就过去了,双方都不会觉得有问题。但疫情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多问题就开始暴露了。”韩似萍的观点是家长的宿命,就是跟不完美的孩子打交道。
家长们常常抱怨工作繁忙,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太少,但当真正每天朝夕相对的日子来临的时候,却又不知所措。长时间宅家,一个每天需要充足的户外时间的孩子,却被迫天天禁足在家,并且缺少同龄玩伴,当孩子出现焦躁、难熬、无聊的情绪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受到了两个抑制,一个是抑制了天性,孩子本来应该是活泼好动,活跃在大自然当中的;第二是抑制了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家长应当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可控的环境,在安全的空间里让他们出去走动;针对无法与同伴们交流活动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和同学打视频电话聊聊天。除了舒缓他们的压力,规范孩子的作息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特殊时期,原本祥和热闹的气氛被隔离和恐惧取代,这种焦虑感会在家人中互相影响,进而波及孩子的情绪。韩似萍说,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和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孩子与成人的视角和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家长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如果不加思考和筛选,就直接把所有消极的东西展现出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家长的另一个身份:
孩子的第二个班主任
疫情彻底调转了生活方向。“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转入家庭后,给疫情之下的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原本作为老师助手的家长们成了孩子的‘班主任’,成了教育孩子学习的主角。原先在学习中很多看不见的问题,现在都暴露在家长面前,很大程度上激化了亲子之间的矛盾。”韩老师说,对于居家网络学习,家长们往往自己还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中,同时,家长又会给孩子提很多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焦躁不安,甚至出现“应激性焦虑”。
如何保证孩子在特殊的状态下,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习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影响和引导。
“家庭空间和学校空间是不一样的。学校教育主要以知识学习为主,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韩老师建议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不要太高,学习时间每天安排在两三个小时左右。
“小猪佩奇”给出的家教启示:
或许家长的经验也会过时
随着疫情的好转,各企业、机构纷纷复产复工。孩子们还没有开学,父母已经恢复了上班的状态。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任务落在了祖辈家长的身上。
宅在家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该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互动?
“不主动、不拒绝。”韩似萍用自身的经验提出了六字原则。“不主动”,指的是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要意识到我们积累的经验是自己那个时代的,而孩子的成长,父母是主要责任人,决定权应该在父母手上。”
“不拒绝”是不拒绝孩子的想法,这是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关键。宅家的一个多月里,韩似萍陪外孙一起看了《小猪佩奇》。当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动画片时,韩似萍没有闲下来,她反复观看了这部两百多集的动画片,让她意外的是,在每一集简短的剧情里,她都能找到启发。
“当佩奇说出来的一句话是错的,猪爸爸和猪妈妈不会说‘你错了’,而是‘你的回答很有趣’,然后带着佩奇去寻找真相应该是什么样的。让孩子继续保持想象,自己去理解。”
在亲子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平等、美好的环境。韩似萍说孩子年龄有一个“分水岭”。她认为,12岁以前是孩子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注重把一些美好事情告诉孩子,孩子就跟这些美好世界建立了关系。
在访谈的最后,韩似萍呼吁:“学校和社会都要支持家长的成长,家长成长了,他们才能够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从成就美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