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段时间,杭州市朝晖中学的学生每天收看时事新闻,关注新冠防疫阻击战,在做好居家防护的同时,也通过绘画创作、以案说法等方式,呼吁人们致敬英雄,尊重生命,敬畏规则。
线下学习之余,他们还捧起《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重读英雄,在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的对话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投飞镖时学概率,数独格里练思维,学唱一首英文歌曲,为英文影视角色配音……独特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与学校学习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809班陈信安同学说,他一直以为英语趣配音很难,但真正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对准人物的口型、语音、语调、单词发音,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够增强我们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开放、包容、平等、互相尊重的健康文化心态”,可谓一举多得。
加长寒假,居家学习,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时机。这里,还有更多的打开方式——
微实验:动手又动脑,培育科学精神
你想知道,每天吃的鸡蛋与醋相遇会迸发出多么美丽的奇遇吗?
你想知道,扫地时拿起的扫把是阿基米德撬起地球多么重要的武器吗?
你想知道,怎样让可爱的多肉不败在“绿色克星”的手里吗?
那么,请准备好,朝晖学子将与你一起开启生活化微实验的全新学习方式。
科学教研组探索开发了适合初中生在家就可以玩的《生活化微实验》课程。因为微实验具有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操作便易等特点,使学生能轻松参与、人人可做,深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无处不在”的学科特点。
学生可以利用旧报纸、空笔芯、小气球、紫甘蓝等日常生活中常见易得的材料,动手自制密度计、彩虹药水,探究密度、流苏、静电、承重等科学奥秘。在丰富多彩的实验探究中,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创造富有活力和生活气息的科学课堂。
七年级各班QQ群里、家长和老师的朋友圈,都在分享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照片,吸粉无数。做小孔成像实验时,为了达成理想的实验效果,苏以乐爬上阁楼平台,不断调整角度,记录光线强弱不同时像的变化。地上爬半天,浑身发麻,他却很开心:“在光与影的交叠中,动手实践与验证中,探索科学的奥秘,科学居然可以这么好玩呀!”
张伊岑每天做实验不亦乐乎:筷子提米,鸡蛋放进白醋里,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反应?通过亲手操作,她更直观地看见摩擦力的存在,而醋酸能和鸡蛋壳的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原来,科学就在身边的生活中。
云旅行:赏大好河山,开阔人文视野
歌德在《致卡罗琳·冯·赫尔德》里,对旅行有这样一番解读:“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非常时期,全民居家防疫抗疫,不能外出旅行。社会教研组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航拍中国》《极地》,或者阅读书籍《房龙地理》《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宅在家中,依然可以欣赏“旅途”中的风景,体会“旅途”中的乐趣。
袁毅栋看完“新疆”这一集后,不由得感慨:“在广阔的新疆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观蕴含在‘三山两盆’之中。当我们看惯了平面的新疆后,换个角度,将视野俯投到这片大地时,除了惊叹,剩下的就只有震撼了!”
郑镓琪则与家人一起,借助电视纪录片进行了一次“云旅行”。“锦绣山川、尽收眼底,青山绿水、惊叹震撼,完美讲解、精彩绝伦”,而亲子共赏,更加趣味无比,真是难忘的美好时光。
此时,同学们还不忘回顾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玩一次“地图上的旅行”。他们利用手中的课本、地图册,认真阅读中国和世界的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并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旅行线路,手绘旅游攻略。其中,自然环境、生产特色、风物人情介绍必不可少,很有学科味道。
博物馆是更丰富、更鲜活的学习资源,也是更广阔、更生动的历史课堂。虽说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各大博物馆都实行了临时闭馆措施,但是,有一种博物馆叫作数字博物馆——借助技术手段将实体博物馆搬到网上。同学们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
打开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展厅,看到琳琅满目的文物,尤其是红山玉龙、人面鱼纹彩陶盆、司母戊鼎等,这些历史课本中的图片以文物形式出现在眼前,让潘纬伦十分惊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物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
生活课:做一做家务,增进亲子感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学生形象?有时候,是大人认为做家务浪费时间,不让孩子做;有时候,是孩子忙于完成作业,确实没有闲暇时间来做家务。
但是,疫情防控中,“停课不停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朝晖中学将做家务列入综合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每天的课程学习之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整理房间、清洗碗筷和衣物、打扫卫生、垃圾分类等等。
这段日子,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妈宝”们纷纷转身,成为贴心“暖宝”,向大人学习烧菜、做饭,帮助打扫卫生,陪伴弟弟妹妹……这些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正好可以做起来。家务虽然细碎,却让孩子们体会到大人的不易,更加懂得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八年级唐杰彦带着三岁不到的弟弟玩游戏。弟弟眼中的积木玩具,在他眼中一变成为想象的空间。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却是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大挑战。而弟弟盯着哥哥手指翻飞,搭建出不同的模型,眼睛都不眨一下。原本总喜欢缠着大人的他,现在成了哥哥的小跟班。此情此景,更令家长感到欣慰:“哥俩好才是真的好!”
张玥琪的爸爸妈妈都是医务工作者,一个在省立同德医院,一个在西溪医院,两人天天加班,坚守在抗病毒的前沿。这些天,张玥琪住在外公家,想到爸爸妈妈交代她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外公”,她便提议外公一起包饺子。
为了让外公忙碌起来,张玥琪故意装着不会包,让外公手把手地教。拿起饺子皮,舀一勺馅,两个手指一夹,一个有个性的饺子便成了形。外公看着那些特别的饺子,笑出了声。就这样,祖孙俩一边包饺子,一边笑着说话,屋子里又恢复了家的味道。外公一个劲地竖起大拇指点赞:玥玥长大了!
朝晖中学副校长刘粉莉告诉记者,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学习的内容是丰富的,而做人是根本,自主是前提。为此,学校本着“优秀做人、智慧学习、多元发展、各个进步”的教育理念,结合不同学科和居家学习的特点,统筹规划线上学习的同时,科学设计自主学习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希望培养出培养出具有“完善人格、渊博学识、懂爱会爱、富有责任心”的朝晖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