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邵逸夫医院医护人员、后勤人员接连出征,共有三批7位邵医人加入到前线残酷的战役中,他们分别奋战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普爱医院)、天佑医院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
大家都很关心他们的状态如何?一线战况怎样?有哪些动人的故事?翻开日记来倾听他们的心声。
吴晓虹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2月6日写于武汉普爱医院
2月6日一早,我结束夜班走出医院大门。外面阴雨绵绵,湿冷的感觉迎面袭来。有那么一瞬间,思乡、思念亲人的情绪被这铅灰色的天空强烈地勾起,一丝孤独感从内心泛出。掰指一算,我来武汉已经11天了。
我伸手揉揉脸上被面罩、眼罩和口罩压出的深深印记,有点刺痛,好在医院大后方寄来的水胶体敷料,多少能护点皮肤,脸上的压疮不至于那么严重。
步行走回驻地的路上,我惊喜地看到原来空旷的路面,大门紧闭的一些小店开始开门了,沉寂的街道有那么一点生机了。武汉“动”起来了,刚才那种寂寥的感觉也被这种生活的“动感”稀释了不少。
自从来武汉后,每天的工作都很忙。我担任了普爱医院19楼的病房主任,从第一天接手工作开始,我们团队就在梳理各种工作流程,从防护、查房、标本取样等各个环节,目前总体来说已经比较顺手了。
每天我们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全身皮肤湿热瘙痒,但也得强忍着。疫情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我们每个人都绷着一根弦。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医护人员之间也尽量保持距离,每次吃饭都是单独一个人轮流吃。其实,这在无形中又增加了那种孤独感,这对我们是很大的心理挑战,我们都在努力克服。
我们护理团队的压力非常大,方方面面的事情她们都要协助管理,很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做我们能做好的事情。
值得欣慰的是,自从我们接手管理后,还没有出现过死亡病人,病房的几个重症病人,经过我们团队的精细护理,病情也逐渐好转起来。
说实话,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以及药物效果也不确切的情况下,看到一些病人好转出院了,整个过程让我们有快乐和收获的感觉。
我们偶尔也会聊起我们自己所处的危险,但请你们也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要对得起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
此次出征武汉,我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伟大,或勇敢,或有担当,或其他什么。我只是在想,我能干点什么?也许,我们大家都这样,就真的会改变,会好起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陈岳亮 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写于2月4日
2月4日,刚结束15小时夜班的我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干冷的新鲜空气。尽管疫情当前,我们还是有一万个理由拥抱生活,敬畏每一个生命。
我目前在普爱医院20楼普通病房工作,这边的病人基数大,重症病人也较多。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装备,防护镜容易起雾,动作没有平时敏捷,加之需要一点时间熟悉医院电脑系统,上班期间还是很充实和忙碌的。
回想2月3日晚的夜班,惊心动魄,但幸好我们最终化险为夷。
晚八点,我们小组接班的时候,得知病房内有三个危重症患者。从接班那一刻起,我们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着,不敢有任何松懈。
午夜十点,其中两个患者发生缺氧加重,其中一位我们及时采用了皮囊面罩加压通气以达到肺复张的手段,虽然我们会有职业暴露风险,但最终化险为夷。另一位缺氧患者,我们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减少病人的氧耗,度过了危险。
其实,在踏上征程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做好了接受所有挑战的心理准备。
我也很想谢谢来自各方的关心和支持,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应援团。
我去了前线,爱人也忙于医院的工作,两个孩子都是我母亲在帮忙管着。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想想心里真的过意不去。
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和爱人也可以安心在一线工作,真的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