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和谐”研讨会聚焦家风建设
发布时间:2019-12-30 18:35:40 Mon  来源:杭州网

“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和谐”研讨会12月13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召开。来自杭州市社科联、杭州市社科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市夏衍中学等十多位社科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言。

与会专家、领导围绕“和谐”这一主题,以“家庭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发挥女性在促进家庭和谐中的独特作用”、“反对家庭暴力 构建和谐家庭”、“家庭教育中高度重视隔代教育的价值”等为题,从家庭关系为切入点,对和谐家庭的内涵和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

家庭和谐是美好生活的轴心

俗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不仅是人们栖身的场所,更是心灵的向往。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是内心精神的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的“硬需要”,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

而“家”便是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轴心,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事业,家庭和谐都能让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与家人和谐相处,是一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杭州市社科院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芬从促进家庭和谐的三个方面,他说:“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也是家庭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家庭和谐的影响深刻而长远;代际关系的和睦对于促进家庭成员的感情融洽,营造家庭和睦的氛围至关重要。”

与家人和谐相处,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与家人和谐相处,才是人生的最大成就。家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温馨。

弘扬优良文明的家风

社会的文明离不开文明的家风,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和谐家庭离不开优良文明家风的培育,弘扬优良文明的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江干区笕桥街道天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叶平还谈及了家庭暴力的问题,他说:“从统计来看,家庭琐事依然是引发家暴报警的第一导火线,要加强反家暴工作宣传力度,落实3小时警情接收专线,提升反家暴工作专业技能。”

良好的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用心去维护的,也是每个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的,要坚决杜绝家庭暴力,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反家暴知识的认知程度,树立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的好家风,增强自觉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识,倡导家庭和睦新风尚,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要有家人之间求同存异的包容心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我们仨》中给我们讲述了她自己几十年平平淡淡、相守相助、简单温馨的家庭经历。当有人对杨绛说“你们夫妻是大学者,大作家,培养出优秀的女儿,成就够大啊”,杨绛却回答说:“作家有多大的成就,我最大成就是我有一个好家”。

家庭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兄弟姐妹之间,在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人格特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家庭矛盾、家庭关系的解体无一不是因为个体差异大造成的,而究其真正的原因则是家庭成员间没有做到互相信任、换位思考、相互体谅。

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芳认为在家庭中,隔代教育的质量需要关注,一方面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会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三代人之间的不协调。

在老龄社会背景下,隔代教育质量事关儿童成长、老年人价值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因而亟需形成部门联动、主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社会支持体系。

新的社会背景对隔代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隔代教育质量,将有助于创造更为丰富的儿童教养方式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式,让老年人祖辈、中青年父辈、儿童等社会主体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还将有助于隔代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让老年人、儿童及家庭、整个社会都同蒙其利。

作者:见习记者 王潇雨  编辑:陈焕
“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和谐”研讨会12月13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召开。来自杭州市社科联、杭州市社科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市夏衍中学等十多位社科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