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浙江话剧团迎来70岁生日 延续传承浙话精神
发布时间:2019-12-27 13:55:25 Fri  来源:杭州网

浙江话剧团系列庆典活动:话剧《秋水山庄》

百年话剧,七佚浙话,五代同堂。2019年12月26日,浙江话剧团隆重推出系列庆典活动,以一个主题座谈会、一部名人话剧、一场庆祝大会、一本周年画册以及一支纪念视频,献礼浙话70岁生日。座谈会上,老一辈艺术家们回顾艺术峥嵘岁月,新一代浙话新势力认真聆听、展望憧憬;剧院里,新一代浙话新势力演绎纷乱年代里的名人往事,老一辈艺术家们专心观摩、感怀不已。

1949年12月26日,在外西湖26号青白山居,浙江文工团成立。1952年,正式更名为浙江话剧团。伴随着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浙江话剧团从初创到成熟,再到繁荣、壮大,蓬勃着健康明朗、不可摧毁的生命力。借助建团7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可以以“舞台+角色”形式结绳记事:历经几代浙话人辛勤耕耘,共创作演出话剧、儿童剧、课本剧、小品等100多部,塑造无数鲜明生动的角色形象,接受过观众评价、专家评判、奖项评比等多种检验。

《以革命的名义》浙江话剧团供图

浙话人“戏比天大”的精神底色始终如初

从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繁荣期开始,浙江话剧团接连排演了《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雷雨》《日出》《在新事物面前》《夜店》《孔雀胆》《万水千山》等一大批中外经典话剧剧目,涌现以程维嘉、骆可、张骏声、邱星海、周贤珍、李庶民、周渭康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第二个演出繁荣期,《红色风暴》《以革命的名义》《胆剑篇》《霓虹灯下的哨兵》《红岩》等一批优秀剧目皆留下了丰富的话题,尤其《以革命的名义》中纪裕光所塑造的列宁形象,形神皆似,引起很大轰动。

第三个繁荣期,除了应时演出《大风歌》《丹心谱》《于无声处》等剧目,还走出了一条以演出本团创作剧目为主的新路,顾天高、童汀苗、房子、王若荔等人焕发舞台创作激情,作品包括《飞吧,鸽子》《第十一块浮雕》《日蚀》《山祭》《梦幻》《高山下的花环》《集邮迷的故事》等。《梦幻》中,张维国第一次在我省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鲁迅的艺术形象。

《梦幻》(浙江话剧团供图

时代舞台也好,空间舞台也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正式舞台与否,角色大小与否,浙话人皆一视同仁,演绎得有声有色。这些光芒,则有赖于一个优秀演员的自身修养,除了绝对的专诚心,对形体的管束、对声音和注意力的训练,还需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内心的动机,形成心灵上的呼应。1949年,周贤珍不满18岁时就已经成为浙江文工团团员,是话剧团的元老级表演艺术家,她演过主角,也演过配角,回忆起那些舞台岁月,她说,“我是一个戏痴。70年来,不管演什么,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至高的信仰。”在新一代青年演员涂媛媛、魏鹏看来,“只有大舞台,没有小角色。”

浙江话剧团的文化体制正处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而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为浙话人在空间与心灵上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同时,浙话也以开放的姿态带着剧目遍历浙江乃至全国的山山水水,不断开拓从驻场到外演、巡演的道路,不断实践让话剧融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式。自从2000年到杭州雷迪森酒店咖啡馆现场演出话剧《比如女人》试水市场,浙话一步步突破剧场的框架,一路走向商场、书城、名人纪念馆和景点等,走入街头和人群。

浙话精神是先驱者的意志内核的延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是时代精神力量的澎湃,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凝结。这一代的浙话新势力正在努力中,他们心怀敬畏、肩负责任,追寻前辈们在艺术道路中上下求索的智慧与实践的足迹,以浙话铁军的意志,努力跨越如铁的雄关漫道,以初心不变的坚定,守住浙话的根,延续着戏比天大、敬业奉献、开放团结、创新进取的浙话气质与精神,走向属于自己这一代的路,一条洋溢着时代风采、民族特色的道路。

作者:通讯员 钱超超 记者 沈雁容  编辑:陈焕
12月26日,浙江话剧团隆重推出系列庆典活动,以一个主题座谈会、一部名人话剧、一场庆祝大会、一本周年画册以及一支纪念视频,献礼浙话70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