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浙江文创产业的“种子”LOFT49今日闭园 “发起人”们集体来告别了......
发布时间:2019-11-01 17:54:05 Fri  来源:杭州网

image.png



LOFT49是一颗大树,我们就是栖息在这颗树上的候鸟,树上的鸟大概有几百户,现在我们都要飞走了,我们飞到哪里都一样,只是这棵树我们希望它能够常青下去......——LOFT49发起人杜雨波。

位于拱墅区通益路111号的loft49,是一代杭州文青心目中的“乌托邦”,更是浙江省内第一个文创基地。

不知从何时起,loft49的大门口竖起了一张闭园倒计时的牌子,在倒计时的这段日子里,除了不断变动的数字,更多的是来慌张告别的人们,那个曾经人们熟悉又留恋,以为会一直存在的loft49,在时代发展的滚滚巨轮之下,突然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

10月31日,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变成了“1”,忙碌的人群、熙熙攘攘的声音、渐渐空下来的房间、紧闭的大门,告别如期而至。

提到Loft49,就不得不提到创始人之一杜雨波。今天他的“品库”家居店,也迎来了清仓大处理的最后一天,店铺的粉丝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扫货,店铺里显得空前的热闹。

而一旁的杜雨波则忙着跟loft49的老友们合影留念,聊天叙旧。还是当初那一群“发起者”,他们说着过去的故事,回忆着自己经历过的那段岁月,没有伤感,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派对。

谈笑风生之间,loft49的过去也被勾勒而出。

废弃旧工厂变身LOFT49

一群艺术家点燃了浙江文创的“火把”

时间回拨到2002年,彼时杜雨波风华正茂,从美国留学归国不久。当时他想选择一块好地方来开始自己的事业,而位于尹航路49号,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尼龙厂一处废弃的旧工厂一下子击中了他。

斑驳粗粝的围墙,尘土扑面的马路,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没有写字楼的精致,没有商业价值的膨胀,这些成为杜雨波选择它的理由。

“这种感觉很像像美国的SOHO,当时我就想就是它了。”杜雨波说道。

紧接着,中国著名摄影家潘杰来了、中国美院常青来了、室内建筑师孙云来了......他们开始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室,纷纷奔赴于此。改造旧厂房成为这群艺术家入驻后的第一个“作品”,他们保留旧厂房钢结构、泵阀、管道和料斗,利用艺术之手将其改造成充满艺术感的空间,LOFT49由此诞生。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LOFT49就聚集了20家极具创意活力的企业,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摄影、艺术工作室等多个创意领域,聚集了百位设计、创作人员。

“就像是一块其貌不扬的黑土地里长出了茂盛的庄稼一样的感觉。”

loft49发起人之一 杜雨波

loft49发起人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常青教授

一代狗在这里走完了一生

LOFT49拥有一批居住最久的“原居民”

看着曾经一手打造的空间,从慢慢充实饱满又到如今开始腾空撤退。

杜雨波说,这种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不舍又有点开心。不舍的是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舍不得一些我们的粉丝,但是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开心,因为可以脱离这里,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有全新的体验。

回忆起刚搬来的心情,杜雨波说那时候是“最好的时候”,大家怀揣着对“后工业时代”的怀念,整个杭州文创产业蓄势待发,大家都自带着一种“能量”,从各方朝LOFT49奔来,汇聚在一起,那时候的LOFT49真的很像“乌托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开始到现在,那批人依然坚守在这里,可以说是成为中国创意园区里居住最久的“原居民”。

中国美院常青教授就是这批“原居民”中的一位,今天他也来给自己的工作室,做最后的告别。推开工作室的大门,扑面而来油画所散发出来的味道。

常青教授先去鱼池里看了看自己养的鱼,这一池子鱼也在这里很久了,马上它们也要跟随常青教授搬走,去往一个新的鱼池。常青的工作室里,还饲养了一只英短猫,常青像往常一样给它的饲料盆里添加了一些猫粮,就像今天不是在这里的最后一天。

工作室里堆满了满满当当的作品,常青介绍说,《未名湖畔》等几幅著名作品都出自于这个工作室。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来到这个工作室,我就有灵感作画。从进来到拿起颜料再到出画,有的时候五分钟就有作品出来。这是这个地方的神奇之处,他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常青教授诙谐的说道。

“我们住在这里有多久了呢?数字可能比较生硬,但是跟随我们进来的‘狗一代‘去年走了,我们也该离开这里了......”杜雨波感慨道。

网红店mamala

网红小海鲜店最后一天营业。

未来可期

文创下个时代是“生态时代”

光阴如箭,一晃十七年,杜雨波经历了浙江文创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今Loft49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刻。

对于这个转变,杜雨波笑着说道:“我们艺术家本来就是不安分的,我们喜欢并享受这种不确定性。”

关于未来,杜雨波也做了设想。“我们是不安分的小鸟与蝴蝶,我想我们下一个地点可能是在一个山清水秀,更适合小鸟和蝴蝶居住的地方。”

一个时代终将会过去,人们能做的就是对“下一个时代”展开胸怀并给予热烈的拥抱。杜雨波说,告别“后工业时代”他们的下一个时代应该是“生态时代”。

“我们的办公室应该会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那个地方应该是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

最后,杜雨波说最近很多人都来问我甚至安慰我,我其实想说的是:”我喜欢这种感觉,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创作的动力,本来舒适地待了那么久,我们应该走了......”

艺术家的生活是随性的,与他们之间进行的采访也就显得不那么“正式”,聊着聊着很随性的开始了,然后也很自然的就结束了。采访在他们互相之间的告别仪式中穿插进行,记者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对彼此的深情,一张张照片将他们珍贵的一刻记录了下来,成为日后永久的记忆。

接下来就是,断水断电,LOFT49的灯不再亮起,一段故事结束了。我们期待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始......一如2002年,杜雨波邂逅“49号”的那一刻。

作者:记者 郑维维/文 王川/图   编辑:徐洁
loft49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