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10月29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办,柏林维尔纳•艾特设计博物馆协办的特展“第二现代性的颜值:博朗设计 1951-1967”,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隆重开幕。
这次展览,是博朗设计在中国的首次全面展示,展览持续至2020年1月29日。意在通过追溯影响博朗设计发展至关重要的起源与根基;介绍其作为战后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第二现代性)典范的发展历程;展示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合作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方法;以此探讨博朗设计理念及乌尔姆教学模式对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影响的可能性。
20世纪初,德国轻工业在英法等现代观念的影响下,快速发展。在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激进地争论着工业与艺术的问题。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Der Deutsche Werkbund)的成立,促进了艺术、工业及手工艺之间的联合。设计师、工程师与建筑师在工业领域中致力于艺术与技术的整体推进,通力合作、交叉互补并达成共同的意识。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德国及在战后国家经济重振时期,都具有前瞻性和推动力。1919年包豪斯的诞生及1925年至1930年在莱茵地区推行的“新法兰克福”城市建设运动对博朗设计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博朗(Braun)以现代设计思想为主导,因其产品功能优质、品质卓越,生产领域涉及个人护理、食品加工、视听等,从而成为战后“德国经济奇迹”期间对社会作出独特贡献的企业。1951年-1967年期间,博朗设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与巨大成功,其产品“以人为本”的功能与外观“纯粹到极致”的创新统一,主要归因于企业家、工程师和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以及众多设计师在不同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博朗设计是乌尔姆设计学院教学思想及系统方法的现实呈现,两者的成功合作确立了工业设计在德国的地位。代表了第二现代性“颜值”的博朗设计—依据马克斯•比尔(Max Bill)“好的造型”要求,倡导一种永恒的设计:通过功能性、实用性和美学上的有效设计,创造出超越时代精神的事物,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美学准则。
本展览分为博朗设计的起源与传承、博朗设计与乌尔姆模式、企业的社会责任、经典产品的聚焦、博朗设计的缔造者、博朗设计对后世的影响、影片“博朗设计故事”七个板块,以期用客观的陈述、系统的分析、多元的展示、理性的为观众呈现。
本次策展所挑选的展品含有其自身历史、社会和个性特征,述说着设计师的思虑、工程师的酝酿、销售者的谋略。它们保留着物品自身原有的直接性和存在性,依照黑格尔的物品“扬弃”概念,不再作为日用品而是以学术研究为出发点,存在于一种“总体的直觉”中。在这个升高的瞭望台上,这些物件向观众诉说着历史,与观者产生共鸣,进而鼓励他们找寻到新的想法。很多时候,这些想法超越了颜值的本身,证明着塑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限可能。
所展出的约130件展品和近百件文献, 除少数展品和文献由德国博朗档案馆、德意志制造联盟档案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提供外,其余均选自维尔纳•艾特(Werner Ettel)先生在柏林的博朗设计收藏系列。艾特先生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规模地收藏博朗1950年以来的产品及文献,以此为基础在柏林成立了艾特博朗收藏-设计博物馆。该馆自2000年起向公众开放,归属于柏林博物馆协会。艾特先生通过他的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目的和宗旨是向公众提供一个专业的研究和交流平台,并于2011年组织建立了博朗设计爱好者协会。今天,他的私人收藏已成为博朗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