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这位妈妈优秀到让人心疼让人泪目
发布时间:2019-10-24 10:22:41 Thu  来源:杭州网

在20多年的戒毒工作生涯中,何英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以强烈责任担当书写对党忠诚本色,以执着不懈坚持守护戒毒人员迷失心灵,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成功挽救了一大批吸毒人员迷途知返,戒除毒瘾,回归家庭。

何英云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杭州禁毒十年贡献奖”、市直机关“三八红旗手”、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她是同事眼中“女汉子”,戒毒学员心中的“摆渡人”,杭州公安监管戒毒战线又一先进典型。

坚守初心  把‘操心’两字写进骨子里大忙人

从警二十多年来,何英云同志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科室领导,但她始终不忘入警誓词,践行从警初心。

以前的同事、同学也有问她,“戒毒所这么忙,还不如回原单位搞专业算了,不仅职称晋升的机会多一些,对家庭、对小孩照顾时间也相对更多一些。”面对这一切,她只是坦然笑之。

当看到戒毒人员一双双入所时迷茫、晦涩的眼神又重新焕发生命的色彩、自信地走出戒毒所时;当自己跟踪帮教的出所学员找到工作、不再复吸时,想想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何英云时时提醒自己,“守初心、担使命”不是一句空话,唯有把她时刻装在心里、付之行动,并不懈实践和追求,才是最好的诠释。

在同事们的眼中:“她总是闲不下来,‘操心’两个字似乎写进她的骨子里了,从整个大队的管理教育工作到某个学员的情绪异常;从管理二科的队伍管理到民警个人的点滴烦恼,事无巨细,样样上心。她那瘦小的身体里好像蕴藏着用不完的能量似的,从她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守初心、怎样践诺初心的榜样力量。”

“何大"批阅的周记魅力有多大?

工作中,何英云同志总是把戒毒人员当成一名特殊的受害者、当成自己的姐妹、朋友、病人来开展管理教育工作。

她经常对科内民警说,有爱才有教育,戒毒教育只有在关爱的气氛中进行才最有效。她从不对她们歧视和另眼相看,从“一个关切的眼神、不经意的问候、随意的闲聊中”给戒毒学员带去信心和鼓励,深得戒毒学员的尊重和认同。

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吸食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学员日益上升的情况,因此类学员受到病态心理支配,自知力缺失,生活不肯处理,同时还表现出极度兴奋,极易引发自伤、自残和冲动、伤人等危险行为。

每遇到此类学员,何英云很少对她们采取保护约束,而是精心安排看护,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在心理上进行疏导,并帮助打理个人卫生,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戒毒学员渡过心理障碍期。

何英云十分重视批阅学员们的周记,了解学员们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员们的思想交流,写上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转化效果。戒毒学员出所时也不忘随身带走“何大”给她们批阅过的周记。用学员们的话说:“看到‘何大’批阅的周记,内心总会涌动一股感动的暖流,给自己希望和信心。”

让很多人重拾信心的秘密武器?

工作中,何英云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先后撰写各类戒毒工作调研文章10余篇,并推出了戒毒学员“晨读、健身操训练、编唱戒毒队歌、书法绘画、瑜伽康复培训、新入所学员手册、戒毒学员情绪管理法、戒毒学员圆梦计划”等创新做法,因人而异开展针对性的戒毒教育管理康复工作,并不断实践完善,总结提升。

戒毒学员石某,高学历又有书画特长,因追求所谓的时尚误入歧途,又因与家庭决裂,情绪低落,对戒毒丧失信心。了解到该学员的特长后,何英云积极引导其重拾梦想,及时心理干预,鼓励她参加书画小组,激发石某的内心潜能,增强戒毒动力,坚定其戒毒信心。

2015年9月,石某出所后,先开了一家彩绘工作室。2019年上半年,又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艺术类民办学校,招聘了20多个老师,事业、生活蒸蒸日上。用石某的话:“是‘何大’让她重新拿起了画笔,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何英云经常收到出所戒毒学员给她的来信,当看到一行行发自学员肺腑的话语时,了解到她们已经找到工作、不再吸毒的消息时,是何英云最感欣慰的时刻。

监管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救人是这个战场的终极目标

确保安全是戒毒所工作的生命线。面对监管场所风险高发严峻形势,何英云同志牢固树立“100-1=0”的安全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入室查房、安全检查、谈话谈心、思想排摸、安全分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打牢监所安全工作基础。

何英云说,“监管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监管安全永远在路上,不能心存侥幸,容不得丝毫懈怠”。

从警二十多年来,她先后参与处置各类重大突发情况20余次,成功发现制止戒毒学员自缢、突发危重疾病3例,确保了女子管理科长期安全无事故。

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毒,身体机能下降、体质普遍较差,各类疾病多发。工作中,何英云对戒毒学员身体健康情况格外关注,对情绪异常的学员总要多停留片刻。问一问学员的饮食睡眠、生理周期,看一看戒毒学员的气色,摸一摸戒毒学员的手心,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联系医生问诊治疗。

一次,何英云在值班查房时,发现一名刚入所的戒毒人员黄某某精神萎靡、脸色苍白,额头、手心还冒虚汗。她当即询问黄某某情况,黄某某说是肚子痛得厉害、人发虚。何英云立即联系值班医生进行检查,发现该学员脉搏细速、血压聚降,病情来势凶险。经报值班所领导,紧急外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治疗。

经查,该黄某某系宫外孕引发大出血,需立即手术,并下发病危通知书。由于发现及时,处置果断,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成功处置了1起可能引发死亡的事故。

何英云常说:“穿上了这身藏青蓝,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坚守。”

一次,戒毒人员周某某夜间突发胃出血,血压突然降低,大便呈柏油状,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外出就医。休息在家的她接到电话后一刻都不敢耽搁赶往所内处理,并立刻组织警力将周某某外送进行急救。医院在急救过程中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万幸,周某某最终被抢救了过来。因为周某某的家人还没有赶到,何英云就让其他的人员回家去,自己和另一名同事留下来陪护周某某。整个晚上,何英云几乎没有合眼,照顾周某某喝水起夜,端屎端尿,处理又黑又臭又烂的柏油样大便。第二天下午,周某某的家人赶到医院,想要追究戒毒所的责任,周某某眼含泪水说:“没有戒毒所,没有“何大”,我可能命都没了,这两天“何大”对我的照顾比亲人还亲。”

处理完医院的事,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母亲心疼地埋怨她怎么上班越来越忙、下班越来越迟、小孩越管越少、人也越来越累了。每当这时,她总是劝慰母亲,戒毒所每一位民警都是像她这么忙的,她把对家人、对儿子的欠疚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打电话打到耳朵脖子痛

“戒毒容易、巩固难”。何英云同志深知戒毒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她看到一个个因复吸而又重新回到戒毒所的学员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但她却从不轻言放弃,一直执着坚持,认真开展防复吸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开展跟踪回访帮教工作。

何英云常说,“挽救一名戒毒学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为了做好跟踪帮教工作,何英云主动打电话与出所学员跟踪联系,及时了解她们的近况,并为她们提供有关防复吸方面的咨询。她还特别注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为戒毒学员争取良好的家庭支持。工作中,她经常遇到一些对其吸毒子女丧失信心的家属,她总是利用家属接见日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一遍、二遍、三遍,不厌其烦地做家属们的工作,直到做通为止。

何英云“因长时间打电话,我会经常耳朵震痛、颈椎酸痛,有些学员固执、电话聊不通我放不下电话;有时候是学员聊到兴头我又不能放……”

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的学员中有人已坚持16年没复吸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积累,何英云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管用有效的跟踪帮教方法,总结了针对不同个性、不同家庭、不同出所阶段适用的跟踪帮教策略,并建立跟踪帮教手册、制定一人一策帮教措施。重点对家庭变故、离家出走、出所后6个月左右等复吸高危时段和情形,加强联系频率,及时帮教干预,提高对出所学员跟踪帮教成功率。

帮教人员胡某某,浙江诸暨人,是何英云联系的第一个出所帮教人员。出所后,何英云定期与她电话联系,询问出所后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帮助她成功迈过丈夫病故、女儿离家、自己车祸骨折、创业失败、毒友诱惑等一道道坎,督促其定期到社区报到、尿检,指导她3年脱毒期满做脱毒认定以及申报驾考等事项。

自2003年8月出所至今已连续16年未复吸,成功戒毒,并最终得到女儿原谅。

因胡某某工作出色,最近单位还给她升了职,推迟5年退休。女儿最近成家,一家人其乐融融,何英云也成了她们电话连线中的“家庭一员”。

帮教人员查某某,浙江诸暨人,2016年9月出所后与父母在河南承包一食堂。相亲认识一诸暨男友,打算结婚,对于是否告知男友自己的吸毒史担心纠结。在何英云的鼓励和建议下,向男友讲了她过去的吸毒情况,并得到了男友的谅解。

2017年5月结婚, 2017年11月生下女儿。在电话中,查某某非常感谢何英云对她的帮助,她说:遇到这么好的民警、碰到这么好的丈夫、上天又赠予这么可爱的女儿,一定不会再走以前吸毒这条路了。

帮教人员虞某某,杭州人,吸毒史有20余年,因多次复吸,年近八旬的父亲与她断绝关系,至2011年最近一次入所戒毒以来,已与家人4年多未联系。何英云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虞某某父亲。

起初,电话总被挂断,但何英云没有放弃。记不清第几次尝试通话,虞某某的父亲态度有所改变,主动问起了虞某某的情况。何英云把话筒一把塞到虞某某手中,并鼓励她:快叫爸,你爸在问你话呢,快叫啊!虞某某大叫一声:爸!就豪啕起来。父亲终于原谅了女儿,答应女儿出所后回家一起居住。出所前,何英云还赠送了她15张关于家庭、交友、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建议纸条,并定期与虞某某电话联系。

期间,虞某某虽经历了离婚、创业不顺、与父亲关系再次弄僵,甚至又走到复吸边缘。但在何英云坚持不懈的帮教鼓励下,闯过了一个个难关。自2013年2月出所以来,已6年未复吸,并已做脱毒认定。现在开了一家休闲农庄,2019年3月结婚,目前情况稳定。

这些年来,何英云长期跟踪帮教人数有66人。其中,16年以上1人,5-10年6人,4-5年4人,1-3年37人。跟踪帮教的66人中,出所后找到工作的35人,结婚的15人。何英云用自己的不懈执着和默默守望,改变了许多吸毒者的命运,点亮了她们的希望之灯。戒毒所还以何英云帮教虞某某的案例,创作了《守望》演讲视频,被公安部评为全国视频演讲比赛第一名,并参加公安部组织的“贯彻十九大.开创新监管”全国巡回演讲,引起社会各界共鸣。

目前,戒毒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戒毒所专门建立了“关爱守望”戒毒公益平台,并成立了由知名媒体人叶峰、杭师院教授赵志毅、浙江花都美容美发中心主任罗红英、市妇联专家、真水无香公益基金等组成的戒毒公益使者专家工作室,吸纳更多社会志愿者组织、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做好戒毒人员出所帮教工作,助力戒毒人员更好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何英云内心的诸多遗憾

工作生活中,何英云内心有诸多遗憾。遗憾戒毒学员的亲人不管不顾;遗憾以前出去的学员又吸毒进来了;遗憾上天没有给她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

何英云小孩出生早产,又合并窒息,小孩的智力、运动发育不是很健康。由于小孩先天不足,体质特别差,经常隔三差五感冒发烧,有几次还发展成急性肺炎。用何英云的话来说,那几年,每到秋冬季节,省儿保就是她临时的家,三头两头要往医院赶。因何英云是“双警”家庭,为了给儿子看病,又为不影响工作,夫妻俩经常是白天上班,晚上跑医院,时常忙到凌晨,有时甚至是整个通宵。有时因爱人在单位值班,何英云经常一个人抱着儿子到医院,排队挂号、化验、输液,整个一圈下来,腰酸背痛,抱孩子的手好像不是自己的了。“看到别的小孩有父母、爷爷、奶奶等四、五个人围着、哄着,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泪水却只能往肚里咽”。

面对孩子,用何英云的话来说,唯有用爱去弥补,用爱为孩子创造未来。因长期辛劳,何英云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

2013年底,何英云突发肠梗阻,原本将近110斤的体重一下降了20斤,医院开出住院证,单位领导也让她安心治疗,好好休养一下身体,但何英云却只在门诊挂了3天盐水,就到单位上班了。没两天,何英云的肠梗阻又复发了,这次何英云总算“老老实实”地休息了半个月。上班后,单位领导为照顾她的身体,特意安排何英云不值夜班,但何英云就是“不服从”,主动要求与科里的民警一起值班、倒班。

何英云总是说,她心里有两个牵挂,一个是牵挂自己的孩子,另一个是牵挂着里面的戒毒学员。“每到家属探访日,看到探访家属一双双焦虑、无望的眼神,就闪现出她自己带着儿子在医院看病的情景,一种情绪就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一种责任也油然而生”。

二十多年来,何英云一直带着那份“牵挂”,乐观积极,无私付出,诠释一名共产党人、一名公安民警、一名为人母亲的大爱之心。

作者:记者 李建刚 通讯员甘露 傅宏波  编辑:徐洁
在20多年的戒毒工作生涯中,何英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以强烈责任担当书写对党忠诚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