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国庆连续四次 鼻血流不停
发布时间:2019-10-10 15:57:39 Thu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2019最后一个小长假,不少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旅游,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要躲避拥堵的高峰,更让爸爸妈妈烦恼的是,鼻血总是莫名奇妙地在旅途中出来捣乱。最近,周女士(化名)就深受困扰,返杭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儿子到医院就诊。

国庆前后四度莫名鼻血,妈妈下了高速直奔医院

“当时,真的吓到我了."在诊室陪儿子做完检查的周女士依然心有余悸,“我正带着儿子行驶在返程高速上,突然听到在孩子外婆喊了一句‘宝贝小周周,你怎么鼻血了?’。我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发现 我儿子正在不停地用手在抹着鼻子,还有鼻血已经滴到了衣服上。”周女士赶紧让外婆取了点纸巾揉成团,塞到了儿子的鼻子里。可儿子鼻出血的症状直到杭州南收费站都都不见好转。

从上假期前两天幼儿园接儿子放学的自己被老师告知孩子午睡醒来的时候枕头上有血迹开始,这可已经是第四次了出鼻血了。一想到这,周女士心里越发着急,立刻带着孩子赶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接诊的李志鹏医生作了详细检查,发现孩子的鼻粘膜干燥,双侧鼻中隔糜烂,鼻甲肿胀。在一旁观看内窥镜检查的周女士现场十分揪心。

虽然鼻出血反复发作没有及时就诊,造成鼻腔不佳情况,但好在没有其他病因,只需给予局部药物烧灼(俗话说补鼻子)进行治疗。针对周女士的疑问,李志鹏医生解释道:“现在医院有专门的小儿鼻病的专病门诊,无论是药物剂量还是治疗方法都针对儿童患者做了调整。“补鼻子”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有不适感。下次来复诊,我们还一起再做一次内窥镜,你可以很直观孩子的恢复情况。”看着儿子在现场做完了治疗并没有哭闹后,周女士终于长出一口气。

最近门诊3个孩子中2个是来看流鼻血的,不良习惯小患者增多

周女士从医生那里得知,由于天气干燥,因为流鼻血前来医院就诊的儿童可多了不少,像她儿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最近门诊的患儿,来看流鼻血的大概能到2/3。”李志鹏医生说,其中学龄前的孩子比较多,因为秋季的到来天气干燥本就造成鼻粘膜干燥、过敏性鼻炎的人群本就增多,而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鼻子不舒服时,会不自主地大力揉搓鼻子或反复抠挖鼻腔,这样原本娇嫩脆弱的血管就愈发容易破了。

在门诊中,市三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们发现除了外部因素,因为不良习惯导致鼻子出血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就像周女士的儿子一样,平时喝水很少,就是喜欢喝饮料、爱吃薯片这类膨化零食。周女士不在的时候,心疼孩子的长辈就会偷偷将过各式各样的零食拿出来给孙子吃,满足孙子的需要。长此以往,这些饮食不良习惯,就导致了孩子越吃虚火越旺。

“中医说所谓“燥者润之”,在干燥的秋冬季,孩子们,改变偏食的不良习惯,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少喝饮料、少吃油炸、膨化类的食物。多吃含富含维生素的应季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家中有条件的可以放个加湿器,保证加重空气湿度从而滋润鼻腔。”李志鹏医生建议。

仰头、塞纸大法不可取,预防关键有这几点

当孩子鼻出血时,家长常常不知所措,“仰头大法”和“卫生纸填塞大法”往往是心中首选,殊不知在医生看来,这些广泛使用的止鼻血办法都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流鼻血时头部后仰,血液会通过咽喉,进入食道、胃肠道,轻者刺激肠胃让孩子呕吐。如果出血量多,血液还可能流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因为孩子流鼻血大都发生在鼻腔前部,以鼻中隔出血比较多见,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身体微微前倾,使鼻血从鼻孔里流出,同时用手指捏住鼻部前端5- 10 分钟左右,如果没有止住鼻血,可以尝试再次按压;如果当时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前额的位置,辅助止血。这样大多数出血就可以止住了。

那么卫生纸填塞大法的弊端在哪里呢?李志鹏医生继续解释到,除去卫生问题,如用卫生纸纸团成球塞入鼻腔,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受到二次损伤,此外,取出卫生纸时难免会牵连到刚刚形成但还很脆弱的凝血面,可能导致再次出血。如果真的需要堵塞鼻腔,建议就近到药店购买并使用无菌棉球。

儿童鼻出血其发病年龄多在2岁-10岁,青春期后逐渐减少,平时在生活中就应当注意预防

除了前面说到的注意增加房间的湿度、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之外,家长们还要要积极治疗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纠正揉鼻、擤鼻等习惯,防止鼻部受伤,避免长时间咳嗽或便秘,在有鼻出血经历后可选择使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液、鼻用精油或等渗生理性海水,增加鼻腔润滑,保护黏膜,减少再出血。

最后,李志鹏医生还想提醒家长们,虽然医院儿童出现流鼻血常为季节性流鼻血,不过也不排除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流鼻血症状。因此家长发现孩子多次频繁或单次大量流鼻血后,最好带医院来检查确诊。

作者:记者 杨威 通讯员 徐思鹏  编辑:陈焕
除了要躲避拥堵的高峰,更让爸爸妈妈烦恼的是,鼻血总是莫名奇妙地在旅途中出来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