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新闻发布厅举行,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郑瑶、副局长胡国平出席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并多次就体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体育事业发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为浙江体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那么,何为开展浙江体育现代化创建?
2006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展了体育强县(市、区)和体育强镇(乡)的创建活动。截至2017年底,实现了全省县(市、区)创强全覆盖。体育现代化是在体育创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更为长远的奋斗目标,它是体育创强工作的延续和提升。
事实上,当前浙江正在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正当其时”。这不仅仅是因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更是因为浙江体育,无论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总体上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开展体育现代化创建打下坚实基础。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省体育局先后调研了11个市50多个县(市、区),各地都认识到借助体育现代化创建加快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影响力。6月中旬,体育现代化创建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性很高,杭州市西湖区、宁波市北仑区、湖州市德清县、嘉兴市海宁市、绍兴市柯桥区等第一时间表达了创建意向。
浙江体育现代化要如何来创建?
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已经省评比达标表彰协调小组批准,创建工作三年为一个周期,采取县(市、区)申报,设区市审核,省考核验收和表彰奖励的程序进行,最后报省政府予以命名表彰,创建内容包括政策保障体系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健全、体育健身指导科学、场地设施供给充足、体育组织城乡覆盖、赛事活动开展广泛、后备人才建设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提升8项。与体育创强只设置考核指标不同,省体育局在体育现代化创建中设置了“硬要求”——即必备指标,包含健康浙江考核体育工作、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达标率、建成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体育中心)、“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清廉体育建设等5项,如果5项必备指标没有完成,哪怕考核指标分数满分,也无法达标。
浙江体育现代化创建虽然以3年为一个周期,但不一定要等到3年才考核验收,只要县(市、区)认为自己以及符合条件并提出考核验收,经专家评估,对申请创建的县(市、区)按评估结果,符合5项必备指标和考核指标得分在90分以上为达到创建标准,即可验收通过。
浙江体育现代化创建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杭州网记者获悉,在体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将突出了健康浙江的考核应用,达到体育现代化,首先是纳入健康浙江考核的相关体育工作指标考核结果都要达到优秀;此外,在创建过程中要求各地根据数字浙江、数字体育建设的统一部署,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体育领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明确要求把体育工作主动纳入美丽乡村、一带一路、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未来社区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加以推进。由于体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申报单位,省体育局明确规定只能是各县(市、区)政府,目的就在于突出政府在创建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区域先行的体育现代化创建,省体育局先后制定了全国首个《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体育现代化村(社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并由市场监管局发布实施。这两个标准,分别明确了乡镇(街道)、村(社区)层面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活动赛事、科学健身指导、青少年体育、体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发展指标、工作要求和实现路径。通过“标准化”推动基层体育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体育现代化创建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由于开展体育现代化县(市、区)、乡镇(街道)创建意义重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省局方面为建立了三项机制:即加强组织领导、市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协调机制、督查落实机制。杭州网记者获悉,7月18-19日,省局将组织专题专题培训,同时在创建过程中,将进一步突出市体育局的指导协调作用,省局还将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规范、有序进行,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